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表为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比较;为了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

表为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比较;为了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某同学做了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人体内的气体可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如图乙示,请分析回答:
成分吸入气体呼出气体
氧气20.9616.40
二氧化碳0.044.10
其他气体79.0079.5
合计100.00100.00
(1)阅读上表可知,吸入气体中______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
(2)观察图甲断,通入的气体为人体呼出的气体的试管是______
(3)分析图乙出,经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后,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多的气体是______
(4)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肺活量的大小因人而异,如成人的肺活量大于儿童,运动员的肺活量大于普通人.由此分析,正常情况下,提高肺活量的有效途径是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此题考查的是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比较、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提高肺活量的方法.解答时可以从表格中数据变化、二氧化碳的性质、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血液变化、肺活量方面来切入. 【解析】 (1)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由20.96→16.40;二氧化碳由0.04→4.10;因此吸入气体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低.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观察图A甲试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试管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因此通入的气体为人体呼出的气体的试管是甲.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动脉血流到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里,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里,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因此经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后,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4)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如成人的肺活量大于儿童,运动员的肺活量大于普通人.成人的运动量比儿童的大,运动员的运动量比成人的大;由此说明正常情况下,提高肺活量的有效途径是加强体育锻炼、多运动. 故答案为: (1)氧气; (2)甲; (3)二氧化碳; (4)加强体育锻炼、多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图1是胎儿、脐带和胎盘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胎儿在母体的③    里发育,胎儿所获得的营养需经过②    由①    从母体获得.
(2)胎儿发育到280天左右时,会通过④    从母体内产出,这一过程叫做分娩.
manfen5.com 满分网
(二)图2是女性排卵、受精和开始怀孕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1]的主要功能是   
(2)有人把试管婴儿理解成在试管里生男生女,这是不准确的.其实试管婴儿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使    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正常情况下,这一过程是在女性的[    ]    中完成的),胚胎和胎儿的发育仍是在图中[    ]    中进行.
(3)胎儿通过    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排出代谢废物. 查看答案
图(一)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是图(一)中的[]    ,[]    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       
(2)图(二)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都是由    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   
(3)图(二)中a代表的物质是    .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其成分变化是    气体含量增加.
(4)图(二)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一)中[3]    应处于    状态.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国正在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绿色食品要求( )
①产品的原料必须是绿色植物;
②产品原料的生产过程符合生产技术标准;
③产品原料的产地符合环境质量标准;
④产品的加工,包装和储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禁止青少年吸烟是因为( )
A.烟内含激素,吸放后影响正常发育
B.烟内含有害物质,吸入后对呼吸道有害
C.烟内含有能让人兴奋的物质
D.烟内含抑制大脑活动的物质,吸入后会反应迟钝
查看答案
人体内二氧化碳含量最多的部位是( )
A.肺泡内
B.血液里
C.心脏
D.细胞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