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语言的传播和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可以反映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

语言的传播和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可以反映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英语的发展过程看,每一个重大历史阶段都会产生大量反映鲜明时代特征的新词。

不同时期英语新词

组别

时期

新词

1组

15~17世纪

potato;banana;maize

2组

19世纪

telephone;telegraph:electron

3组

20世纪后期

e﹣mail;website;blog

示例组

20世纪初

tank;machinegun;gasmask

 

(注:maize﹣玉米;electron﹣电子;blog﹣博客;gas mask——防毒面具)

材料二  17世纪初,英语作为英国的民族语言,第一次远离欧洲本土,开始了征服全世界的旅程。伴随着英帝国的殖民扩张,英语的地理平台扩展到世界每一个角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英语”,英语的地理平台语言霸权地位最终确立了起来。

——摘编自郭蔷《英语霸权的历史演变研究》

材料三  大多数中国人在翻译中国特有文化名词时,往往自动放弃了命名的权利和机会,这种做法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比如,向外宾介绍“白酒”时,他们总是将其译为不伦不类的wine(葡萄酒)、alcohol(酒精)、Chinese vodka(中国伏特加)或Chinese whisky(中国威士忌)等等。然而韩国人坚持沿用soju(音译汉语的“烧酒”),最终soju一词在2008年被权威的《韦氏词典》认可并收录。同时,日本也还在坚持使用shochu(源于汉语的“烧酒”)。

——摘编自张勇先《英语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1、2、3组英语新词中任选一组,指出该组新词的出现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并结合史实加以简单说明。

示例:

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说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各国将最新研制的武器装备投入战场,坦克、机关枪、防毒面具等新词进入英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英国英语“地理平台语言霸权地位”确立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所述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你对语言文化交流的认识。

 

(1)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说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家和发明创造,爱迪生的耐用碳丝灯泡、电影放映机;贝尔电话;卡尔本次汽车等等,所以有关的词汇出现在英语中。 (2)英国殖民扩张促进英语传播。英国最早开始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英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建立工厂制度,促进经济飞速发展,为其成为世界霸主奠定基础。 (3)中国人对中国特有名词的英语翻译存在信心不足的表现,没有体现出中国特有文化特色。语言文化交流是不同文明交流的组成部分,推动文明交融;语言文化交流要体现本民族的特色等。 【解析】 (1)根据图表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本题是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示例:选择第2组,19世纪出现电力、电话、电子等主要是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所以,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说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家和发明创造,爱迪生的耐用碳丝灯泡、电影放映机;贝尔电话;卡尔本次汽车等等,所以有关的词汇出现在英语中。 (2)根据材料分析,“伴随着英帝国的殖民扩张,英语的地理平台扩展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英国殖民扩张促进英语传播。此外,根据所学可知,英国最早开始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英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建立工厂制度,促进经济飞速发展,为其成为世界霸主奠定基础。 (3)根据材料分析,“大多数中国人在翻译中国特有文化名词时,往往自动放弃了命名的权利和机会,这种做法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可知中国人对中国特有名词的英语翻译存在信心不足的表现,没有体现出中国特有文化特色。根据所学,语言文化交流是不同文明交流的组成部分,推动文明交融;语言文化交流要体现本民族的特色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教科书是课程的承载,不同时期的教科书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二十四年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

 

《化学指南》《化学阐原》《全体通考》《坤象究原》《星学发轫》

《星轺指掌》《中西合历》《分化津梁》

《法国律例》《公法便览》《公法会通》《新加坡刑律》《中国古世公法论略》

《富国策》《万国公报》《各国史略》《英文举隅》

——摘自《同文馆题名录》

材料二  亚细亚洲,占全球全陆三分之一,其面积之广大,为五大洲……然多分属欧洲诸国,主权丧尽,其号称独立自主者,只我中国及日本、暹罗、波斯诸国而已。

——摘白《最新地理教科书》(1905年)

材料三  1931~1945年教科书部分章目

教科书

部分章目

《复兴历史教科书》

国耻和民族复兴运动

《新修正标准初中本国史》

日军的暴行

《初级小学补充教材》

战时儿童应有的态度与责任、抗日的民族团结、汉奸的下场

《战时补充教材》

战时常识、国防算术、国民防空必读

 

——摘编自《民国历史教科书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98年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的特点。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

(2)根据材料二,与传统的“天朝”观念相比,《最新地理教科书》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用材料中的信息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类教科书的时代意义。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教科书的认识。

 

 

查看答案

袁崇焕,明末著名军事将领。历史上,人们对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进士题名碑和《袁崇焕年谱》

袁崇焕年谱(节选)

……

万历四十七年己未1619年36岁

春,袁崇焕考中万历已未科进士。后授福建邵武县知县。

……

材料二  袁崇焕研究资料选编

时间

评价

参考文献

崇祯三年

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百姓将银一钱买肉一块,如手指大,啖之,食时必骂一声,须臾,崇焕肉悉卖尽”。

《明季北略》

明末清初

史学家谈迁评价袁崇焕“才非周公,使骄且吝”,又受到后金引诱,岂能不败。

《国榷》

乾隆四十七年

乾隆披阅明史,认为袁崇焕“能忠于所事”,只因“彼时主昏政暗”被杀。

《清高宗实录》

嘉庆元年

广东巡抚陈大文等呈请“(袁崇焕)入祀乡贤祠”,朝廷准奏。

《清仁宗实录》

材料三  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关系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有之,则袁督师(袁崇焕)其人也。

——梁启超《明季第一重要人物袁崇焕传》(1903年)

(1)材料一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至少两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写作此文的时代背景。

 

 

查看答案

如表显示的是苏联五年计划执行情况。导致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五年计划

时间

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

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

社会劳动生产增长率(%)

“八五”

1966~1970

7.7

8.5

6.8

“九五”

1971~1975

5.7

7.4

4.6

“十五”

1976~1980

3.7

4.4

3.2

 

 

A.经济体制僵化 B.中苏关系破裂

C.欧共体的扩大 D.社会性质改变

 

查看答案

1950年美国联合英、法、意、澳等国,建立了“对共产党国家出口管制委员会”,共同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实施经济制裁和出口管制。这表明

A.美苏冷战加剧 B.两极格局形成

C.西欧走向联合 D.殖民体系崩溃

 

查看答案

1932年12月4日《纽约时报》报道:“在现有谷物价格的条件下,家庭和机关中利用谷物作燃料要比用煤砖更合算。”对上述现象理解正确的是,当时美国

A.政府加强经济干预 B.能源危机全面爆发

C.农业危机十分严重 D.“罗斯福新政”全面推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