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如图是战国时期主要农业地区分布图,其中农业发达区主要分布在 A.农牧分界线以北 ...

如图是战国时期主要农业地区分布图,其中农业发达区主要分布在

A.农牧分界线以北 B.汉水流域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长江以南

 

C 【解析】 根据图片看出,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即今天的河南、山东等省区。故C正确;根据图片显示农牧分界以北不是农业发达区,故排除A项;汉水流域和长江以南还是不是农业发达区,故排除BD项。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恰是因为统治者“有为”。这体现的是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儒家的“仁政”思想

C.道家的“无为”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

 

查看答案

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商王武丁夫人墓)中的玉器,经化学成分分析,与新疆和田玉的成分一致。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A.中原与西北地区存在联系 B.中外科技交往历史悠久

C.丝绸之路的开辟始于商朝 D.商朝统治中心远及新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材料二 北宋与辽、夏,南宋与金之间曾经处于战争状态,双方各有攻守。作为战守的产物,双方出现了三次议和……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三次和议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制度被少数民族吸收……少数民族政权,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影响,先后完成了封建化进程。

材料三 雍正皇帝明确指出:“从俗从宜”“从安其俗”,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1)材料一中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出一例在他统治时期与吐蕃友好交往典型事例。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三次和议”有什么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时遵循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设置了什么官职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三   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对外交通发达,请你列举两个唐朝对外交往的具体事例。

(2)根据材料二回答宋朝对外贸易集中在海路的客观原因。结合所学回答宋朝为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设立的机构名称。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材料三认为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对比我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谈谈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大业年间,增设进士科,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子弟通过门第进入仕途的局面。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三 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科举考试录取士者大幅增加,读书风气日盛。《三字经》《百家姓》等小百科全书成为宋朝幼儿启蒙读物,文明高度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四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1)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科举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由此可见科举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回答宋代科举考试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回答明朝科举取士的方式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了什么危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