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情境分析 (1)情境一.周恩来针对一些国家对中国内外政策的误解和非议,在大会发言...

情境分析

(1)情境一.周恩来针对一些国家对中国内外政策的误解和非议,在大会发言中郑重而诚恳地声明: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绝大多数国家过去和现在都曾受过或正在受着殖民主义造成的灾难,虽然各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各国关系的基础。

写出情境中的“大会”的名称与召开年份。为推进该会议的顺利进行,周恩来提出了什么倡议?写出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同”和“异”。我国倡导的处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是什么?   

(2)情境二联合国大会主席马利克致词说:“今天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第一次在联合国大会就座。作为主席,我很高兴地欢迎这个代表团。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开始参加世界这个主要的政府间组织的工作。毫无疑问,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工作,联合国的工作成效将得到加强。”

材料描述的场景出现在哪一年的第几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代表团能够在联合国大会就座依靠的是哪些国家的支持? 为什么马利克认为“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这对联合国而言,有什么影响?

 

(1)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955年。求同存异。 “同”:都曾经或正在遭 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都谋求发展。“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71年;第26届。第三世界国家和其他主持正义国家。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加强联合国的工作成效。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55年中共参加万隆会议。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同”:都曾经或正在遭 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都谋求发展。“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第四问依据所学可知,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在1971年第26届联大上中国重返联合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由于第三世界国家和其他主持正义国家的支持,中国才得以重返联合国。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对于中国和世界都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第四问依据所学可知,中国重返联合国,加强了联合国的工作成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探索、改革与民族复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年代尺

材料二  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四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

请回答:

(1)中国在1956年到1978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遇到了挫折。在取得的巨大成就中,石油工业尤为突出,结束中国靠“洋油”时代的事件是什么?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有哪些(请至少列举两例)?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3)方框空白处应该填的会议名称叫什么?

(4)依据材料三,我国1992年“大胆地闯”时提出建立什么经济体制?综上所述,中国的改革历程给你怎样的启示?

(5)1980年,我国决定设置经济特区,请写出最早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名称。

 

 

查看答案

我国的对外开放呈现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城市、内陆省会城市、边境城市和口岸”多层次、全方位的格局。下列城市或地区的开放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大连 

②深圳 

③上海浦东 

④海南岛 

⑤重庆

A. ③①④②⑤ B. ②④⑤①③ C. ②①④③⑤ D. ④①②③⑤

 

查看答案

《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这句话评价的是

A. 邓稼先

B. 屠呦呦

C. 袁隆平

D. 钱学森

 

查看答案

1964年,某画展上展出一幅水墨“蘑菇云”(见下图),该画作的题目应为

A. 《庆祝我国氢弹爆炸成功》

B. 《庆祝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C. 《庆祝我国导弹试验成功》

D. 《庆祝我国洲际导弹试验成功》

 

查看答案

截至2016年3月,我国已同173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经济文化交流,与400多个各种类型的政党和政治组织保持友好往来。这说明中国

A. 勇于承担国际责任

B. 推行全方位和平外交

C. 奉行结盟的外交方针

D. 消除了国家间的矛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