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从欧洲的经济发展史来看,直到中世纪的晚期,新的生产方式逐渐得到了发展,商业资本也...

从欧洲的经济发展史来看,直到中世纪的晚期,新的生产方式逐渐得到了发展,商业资本也因此得到了迅猛发展。这在西方史学家眼中,被称为“前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这种“新的生产方式”是指(   )

A.庄园经济 B.城市兴起 C.雇佣劳动 D.机器生产

 

C 【解析】 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13世纪,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农村出现了分做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题干材料判断这种“新的生产方式”是指雇佣劳动。故C符合题意;中世纪的西欧庄园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不符合题意,排除A;西欧城市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市民阶层,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排除B;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排除D。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埃斯库罗斯的《复仇神》中的俄瑞斯忒斯这样说道:“你是否也知道。人间也和神殿一样,有着全体公民承认的并以此为准则的法律。”这反映出古希腊(   )

A.存在一定的法治思想 B.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全体公民都能参与国家管理 D.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查看答案

2014﹣2018这五年,我们出口基本上呈现一位数增长,但进口始终保持在两位数增长。当今世界出口大国不一定是经济强国,出口大国可能是原料加工的出口大国,是一般意义上的贸易大国。但当今世界进口大国一定是经济强国,进口大国将极大提升贸易的话语权和定价权。材料所描述的变化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影响不包括(   )

A.中国对世界贸易有促进作用 B.有利提升中国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C.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中国成为经济强国,使多极化格局得以确立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多次明确“驱蒋纳我”,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立场,如图是联合国大会上有关该问题的投票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   )

会议

通过

反对

弃权

1961年

38

48

30

1964年

40

57

13

1965年

47

47

20

1968年

44

58

23

1970年

51

49

25

1971年

76

35

17

 

 

A.赞成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国家数量持续增长

B.中美建交推动了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C.改革开放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根本原因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艰难曲折

 

查看答案

邓小平指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并存,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有自己的独立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实现国共合作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

B.统一后的台湾拥有立法和外交自治权

C.一国两制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D.大陆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查看答案

20世纪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了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国富民强的道路。下列不属于这场社会变革的措施的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C.进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实施国有企业的改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