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阅读材料,回...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大革命比其他同时代的革命重大得多,而且它所产生的后果也要深远得……在它先后发生的所有革命中,唯有它是真正的群众性社会革命,并且比任何一次类似的大剧变都要激进得多。

——摘自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材料二: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摘编自毛泽东《论持久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标志法国大革命开始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的起点和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总结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1)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无论是法国大革命还是抗日战争,两者胜利的根本因素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奋起反抗,攻占巴士底狱,在欧洲其他国家干涉法国革命时,法国各地人民拿起武器击退侵略者,保护大革命的成果,随后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政体。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不计前嫌,一致对外,全国人民参与到抗日救亡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最终中华民族赢得了这场正义战争的胜利,一雪前耻。所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法国大革命比其他同时代的革命重大得多,而且它所产生的后果也要深远得……在它先后发生的所有革命中,唯有它是真正的群众性社会革命,并且比任何一次类似的大剧变都要激进得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标志法国大革命开始的历史事件是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根据材料二“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起点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是七七事变;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可以拟定主题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无论是法国大革命还是抗日战争,两者胜利的根本因素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奋起反抗,攻占巴士底狱,在欧洲其他国家干涉法国革命时,法国各地人民拿起武器击退侵略者,保护大革命的成果,随后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政体。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不计前嫌,一致对外,全国人民参与到抗日救亡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最终中华民族赢得了这场正义战争的胜利,一雪前耻。所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开放合作,是时代发展的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为了迅速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洋务派还向美国、英国、德国派遣了留学生,其中派往美国的四批,120人;派往欧洲的四批,85人……后来这些留学生大都学有所成,许多人成为中国各项近代化事业的开创者……在电讯业方面,国家和地方电报局的负责人几乎全由留学归来人员担任,从而摆脱了外国对这一领域的控制企图。

——摘自张海鹏、翟金懿《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材料三:全球范围内冲突和贫困尚未根除,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愈发强劲。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不再符合时代逻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各国人民共同呼声。

——摘自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四: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深圳要充分释放“双区驱动效应”,多方面发力,努力成为全面现代化的典范,特别是制度现代化的典范,提升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在推动制度开放的过程中,深圳要主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规则,不断完善自身的营商环境,力争成为新时代中国对接国际的窗口、国内国际双向开放的桥梁。

——摘编自《深圳特区报》2020年6月24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所处的朝代。郑和能够完成此壮举的必备条件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位洋务派的代表人物。结合材料二分析洋务派派遣留学生的直接目的。该材料反映出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以来世界格局发生的变化。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什么?举例说明“社会信息化”在我们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哪一项重大决策。与深圳同一批建立的经济特区还有哪些?(答出两个即可)。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深圳“成为全面现代的典范”提一个合理建议。

 

查看答案

服饰作为社会文化的符号,它的变化折射出人类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变化和风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文帝)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少数民族旧俗)。……卿等何为而违前诏?”

——《魏书》卷二十一上《献文六王咸阳王禧传》

材料二:民国元年,迁到北京不久的民国临时政府和参议院颁发了第一个正式的服饰法令,即《服制》。……使洋服正式步入中国人的生活……革命党人正是以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为榜样,以西方政体为摹本。因此,民初服饰的西化是历史的必然,也从此改变了中国服饰传统的历史轨迹。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4年5月14日

材料三:18世纪以前,英国的棉织品质地低劣,竞争不过印度、中国的棉织品。当时穿着中印棉布衣服的风尚风靡一时。为了促进本国纺织业的发展,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禁止从印度、中国和伊朗输入染色的棉纺织品……英国只有采用新技术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同印度、中国的产品竞争。正是这个商品竞争的需要,才推动了一系列新发明,进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摘自刘祚昌、光仁洪、韩承文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四:如图这幅艺术作品描绘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民众生活的一个场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是哪一民族的统治者。留京官员违背了他的哪项诏令?孝文帝坚持推行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饰法令的颁发与哪次革命存在关联。此后,民国时期服饰出现了什么变化?“以西方政体为摹本”,中国建立了什么政体?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最早从哪一行业开始。列举两个工业革命中的新发明。从材料中归纳英国促进该行业发展的方法。

(4)根据材料四,如图反映了明治维新时期民众服装的差异,有人穿传统服装,有人穿西式服装。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改革的哪一方面。经过改革,日本走上了什么道路?

(5)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总结引起服饰变化的共同因素。

 

查看答案

1970年尼克松总统提出家庭援助计划,对贫困家庭提供援助,这有利于推动(  )

A.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C.日本经济的崛起 D.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查看答案

1942年德国发动重点进攻,遭到当地军民顽强抵抗,城内外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是战士,处处皆为战场,结果德军损失惨重。次年2月,德国投降。此役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如图所示,该战役发生的地点位于(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查看答案

1929年10月开始,美国股市在一个月内持续滑坡,约300亿美元市值蒸发殆尽,大批银行倒闭,公司破产,商品价格暴跌。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A.一战的爆发 B.冷战的开始 C.经济大危机 D.罗斯福新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