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未以来,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断奋斗,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阅读...

19世纪未以来,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断奋斗,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年前(1894年)郑观应还只能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严复就在《救亡决论》中第一次呼唤“救亡”这一口号,要求通过改革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北洋政府为解决山东问题的系列外交活动

年份

外交大事

1917年

中国对德宣战,为收回利权积极参与和会

1918年

为能参与和会争取主动,中国倾向联美制日

1919年

参加巴黎和会,中国收回利权的要求遭拒绝

 

材料三  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宣称:(苏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上)

材料四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国际地位被认为已达到19世纪以来之巅峰……(因)中国日益增加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巨大势力……西方人认为中国是亚太地区的区域性强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救亡”口号提出的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外交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其“要求遭拒绝”在中国社会引起了什么反响?

(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国际社会对中国所提出的领土主权要求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以上四则材料,指出促成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因素

 

(1)事件:《马关条约》的签订(或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影响:促进民族觉醒,掀起民族救亡运动。 (2)目的: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引起了中国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 (3)变化:由出卖中国的利益(领土)到维护中国的领土要求。原因: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付出了重大牺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4)因素有: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扩大。智慧,勇敢不屈的民族品格等。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的“189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895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华民族开始觉醒。因此,《马关条约》的签订促进民族觉醒,掀起民族救亡运动。 (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的“中国对德宣战,为收回利权积极参与和会。参加巴黎和会,中国收回利权的要求遭拒绝”可以概括出北洋政府外交活动的目的是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 (3)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分析材料二的内容,可以看出国际社会出卖中国的利益。分析材料三的“(苏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可以看出国际社会维护中国的领土要求。 (4)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中国的落后导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使国际社会维护中国的领土要求。促成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扩大。智慧,勇敢不屈的民族品格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自古以来,我国同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材料一  ……朝鲜、日本用简和帛,印度用白树皮和棕榈叶,埃及用纸草的内皮压成“纸草纸”,欧洲则用羊皮,这些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脆弱,有的昂贵,都不适于大量使用。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城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黯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獒西行带回大量佛经,他撰写的《大唐西城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三  中国人…造纸的知识传入欧洲,1340年意大利出现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欧洲人)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1798年,法国人发明了近代第一台造纸机,大大减少生产的工时与成本。至19世纪中叶,欧洲出现纸的大机器生产,实现了造纸生产的近代化过程。

洋务运动期间(1882年),上海一些商人购置了英国的造纸机、切纸机等建立机器造纸厂,开始改变中国长期以来手工造纸的局面。

——摘编自潘吉星(中国造纸史》等

(1)据材料一分析,“这些书写材料都不适于大量使用”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古代技术及其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典型事例,说明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3)有学者认为“文明因互鉴而发展”,请根据材料三,以造纸技术的发展为例加以论证。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文明延绵流传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田汉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奠基人。他是下列哪一作品的词作者

A.《义勇军进行曲》 B.《游击队之歌》

C.《歌唱祖国》 D.《我和我的祖国》

 

查看答案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蓄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这反映了毛泽东(      )

A. 对中国革命对象的正确认识 B. 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分析

C.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张 D. 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思想

 

查看答案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杰出人物”包括

A.魏源 B.曾国藩 C.洪秀全 D.黄兴

 

查看答案

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他的代表作是

A.《论语》 B.《诗经》 C.《离骚》 D.《道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