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代化的探索 材料一: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

近代化的探索

材料一: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

材料二: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材料三: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但他的作品真正为大众所熟知的并不多,这首《兰花草》可能是流传最广的一个。当年胡适学成归来,也带着一株“兰花草”——自由主义,他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把它带回来,种到中国的土地上,而在这块土地上袁世凯实现独裁专制倒行逆施,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胡适面对这样的土地上小心地呵护,殷切地期待它开出花来——何止是“一日望三回”啊!正因为胡适有这种焦急的心情,当他看见这株迟迟不开的兰花,才一下子触景生情,萌发诗兴。给它取名为《希望》,也许是希望自由主义思想早日开遍中国吧。如今斯人已去,歌声在耳,想想胡适这株风雨飘摇了近百年的“兰花草”,竟抹不去丝丝的惆怅。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光绪帝宣布变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哪些内容触犯封建旧势力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变法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4)材料三所倡导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5)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胡适所参与的运动是什么,有何影响?

 

(1)民族危机日趋深重,维护清朝统治。 (2)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3)维新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自由主义 (5)①新文化运动; ②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促使人们追求真理与进步,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可知,光绪帝宣布变法的主要原因是民族危机日趋深重,维护清朝统治。 (2)根据材料二“……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可知,戊戌变法的内容:“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触犯封建旧势力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最主要的作用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根据材料三“胡适……也带着一株“兰花草”——自由主义,他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把它带回来……”可知,材料三所倡导的中心内容是自由主义。 (5)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1915年,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有其深远的历史影响,它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促使人们追求真理与进步,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因此①胡适所参与的运动是新文化运动;②其影响是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促使人们追求真理与进步,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屈辱的历程

(1)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知识网络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A                                                           

B                                                           

C                                                           

近代史中,下图人物无疑是出场次数较多的,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用一句话概括将图二作为图一传记插图的原因。

(3)与《南京条约》相比,图二条约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该条约中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的领土有哪些?

(4)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和图二条约的签订,形成什么局面?

 

查看答案

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组建筹安会,严复参与其中。但是,严复认为:“吾固知中国民智卑卑,号为民主,而专制之政不得不阴行其中,但政体改变,已四年矣,袁公既有其实,何必再居其名。”这说明( )

A.袁世凯复辟帝制符合国情 B.严复强烈反对袁世凯复辟

C.中国没有条件实行民主 D.严复认为袁世凯不必称帝

 

查看答案

“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五曰,务去滥调套语……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

A.胡适 B.梁启超 C.李大钊 D.陈独秀

 

查看答案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句话最早出现在下列哪一刊物中( )

A. B. C. D.

 

查看答案

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