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请观察下面的...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请观察下面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B处的辩论者受到秦孝公的重用,在秦国开展了一场什么重大活动?他的主张体现了什么学派的思想?请列举该活动的主要内容(2个即可)

(2)图二中的姓氏改变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改革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哪些条件?

 

(1)商鞅变法;法家的思想;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改革要顺应潮流,改革要得到统治者的支持等。 【解析】 (1)依据图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B处的辩论者是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在秦国开展了变法;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主张“以法治国”,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所以商鞅变法属于法家的思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依据所学可知,图二中的姓氏改变与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在迁都洛阳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联姻等等,这些措施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等。​ (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要想取得成功就要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本国国情、顺应民意;得到统治者的支持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巩固统一,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阅读以下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节选)

(1)材料中的秦王指的是谁?这段材料赞赏的是他统一了中国。请问:秦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臭,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李斯反对的是周朝的什么制度?李斯的反对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三 

(3)从图片二可以看出,汉武帝为了加强监察制度,在地方上设立了什么官职?而在图片一中,哪位官员是负责监察百官的?

材料四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挢枉过其正矣。

——《汉书·诸侯王表》

(4)为了解决材料中出现的问题,汉武帝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来维护国家统一的?

 

查看答案

《沂蒙山小调》唱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临沂的绮丽锦绣。临沂有灿烂的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作品。这位“书圣”是(  )

A.顾恺之 B.陶渊明 C.王羲之 D.司马迁

 

查看答案

下列哪些成语反映的是淝水之战时的情况

①投鞭断流  ②草木皆兵  ③风声鹤唳  ④破釜沉舟  ⑤揭竿而起  ⑥斩木为兵

A.①③④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查看答案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B.提倡节俭,减轻刑罚

C.兴修水利,奖励耕织 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查看答案

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 繁荣开放的社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