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 17世纪初期 B. 18世纪中期 C. 19世纪中期 D. 20世纪初期

 

C 【解析】 依据材料中“两个学说:生存斗争和阶级斗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存斗争和阶级斗争分别是指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这两种理论学说分别出现在1859年的《物种起源》和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指出了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共产党宣言》阐述的是阶级斗争的法则,一个阶级必将被另一个阶级取代,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20——1870年世界人均产值增长40%,1870——1943年世界人均增长速度比前期加快1倍,1950年——1973年世界财富增长是上一时期的3倍,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一特征主要得益于(    )

A.殖民扩张的加速 B.科技革命的推动 C.人口的膨胀 D.国际局势的稳定

 

查看答案

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英国从奴隶贸易中所得到的资金甚至超过了国内的积累。英国重要的商业和船运业中心利物浦,本是一个荒僻的小村落,在奴隶贸易中发展成英国的第二大港口。从这段史料中得出的结论是( )

A. 奴隶贸易促进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B. 奴隶贸易给英国带来大量黑人劳动力

C. 奴隶贸易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

D. 奴隶贸易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唯一途径

 

查看答案

12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的身份。下列表述与现象相符合的是(   )

A.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D.城市是“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更为重大”指的是

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B.促使日本初步实现了统一

C.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D.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查看答案

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地证明了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代甲骨文,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古老和悠久

B.罗塞塔石碑碑文是象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古印度的印度河流域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

D.以上三幅图片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