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

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英俄的近代化之路 1640~1689年,英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18世纪初,彼得一世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国,进行改革,主张向西方学习,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走上近代化道路,俄国由地主阶级进行通过改革走上近代化道路,但保留了封建农奴制度。没有改革社会性质。两国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解析】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题目是英俄的近代化之路。 论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查理一世继续推行君主专断政策,无视议会的权力。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恼羞成怒,派军队闯入议会,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了内战。经过几年的反复斗争,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随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国。然而,共和国的权力却落在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议会尊克伦威尔为“护国主”,克伦威尔独揽大权。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却没有终结个人专权的统治。1660年,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接受议会有条件的邀请,做了英国国王。英国恢复了君主制,但国王的权力受到了很大限制。查理二世的继任者是他的亲弟弟—詹姆士二世。詹姆士二世是个天主教徒,他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和专制制度,进行反攻倒算,激起了人民的反抗。1688年,英国议会作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权利法案》还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议会还规定,今后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担任英国国王,英国国王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威廉夫妇接受了《权利法案》和议会的要求。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从此,分歧可以在议会中协商,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彼得一世改革,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18世纪初,彼得一世为了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实行改革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家,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1700-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通过改革,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地外扩张准备了条件(新首都:圣彼得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两国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彼得一世派使团赴西欧考察,自己也化妆潜入西欧,进行切身体验,回国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政治制度上……为了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把全国分为8个总督区,总督由他亲自任命,有地方行政和军事大权。在军事上,以西欧国家军队为模式,建立一支强大的正规(陆、海军)。经济上,积极发展工商业……以鼓励私人办企业,允许外国人在俄国办工场或聘请外来人员,并给予贷款和免税等各种特权。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规定工场主可以买进整村农奴。在文化教育方面,开办矿业、医学、教学等各种专门学校,建剧院、博物馆,办报刊,提倡著书立说和翻译西欧著作;筹办科学院……改革一些旧的生活习俗和方式(剪胡须、着西装、用西装等)。

——吴家振、毛尔俊《简明世界近代史教程》

材料二:明治政府教育纪事(节选)

1872,明治政府颁布新《学制》,迅速普及教育.

1856,明治政府颁布了《师范教育令》。

1896年3月,国会终于通过《小学教员年功加薪国库补助法》。

材料三  日本公民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率:

——贺小飞《浅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彼得一世改革的作用。(至少两个方面)

(2)材料二、材料三,归纳明治政府在教育改革方面的主要举措。

(3)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一世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美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这一工业大国发明。

材料三  工业革命将数以千计的人带到拥挤的城市与乡镇找工作。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在1780年建立起第一个大型机械化的棉纺织厂,不久便成为一个主要的纺织中心,人口由1750年的18000人增加到1851年人口普查时的30万人,大多数人口属于工人阶级和移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一英国煤产量逐年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二这现象的出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哪些发明有关?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与经济的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强国之鉴》中指出:“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

材料三  从1760年到1860年,英国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倍。1850年,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对外留易占世界的21%。19世纪40年代,英国生铁产量占世界一平,煤占三分之二,英国成为全世界机械设备和各种工业成品的主要供应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变成英国的市场。

(1)图1反映的事件后,欧洲的贸易中心有何变化?指出材料一中两个历史事件对英国崛起的共同影响。

(2)材料二中英国的“政治体制”是如何建立的?据所学知识说明该体制是如何适合英国发展需要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如何将“世界变成英国的市场”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英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庄园中有自己的铁匠、磨坊主、制革工人以及织布匠……几乎每一个村落里都有磨坊……人们穿的衣服由羊毛和大麻、亚麻制成……庄园里通常高有酒坊,农民可以去酿酒……当时存在的庄园法庭,审理各种诉讼案件……由当地全体居民出席,依习惯法判决。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9世纪前后,欧洲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耕作技术不断提高……在封建主的领地内,形成了一批有熟练手艺的铁匠、木匠、武器匠、皮革匠等.他们一般都渴望独立生产,脱离对封建主的依附……聚居而进行手工业的生产,他们把手工业品卖给农村,买回粮食和原材料。西欧的城市是工商业发展的结果。

材料三  他们(新兴市民)要求建立城市学校,由城市当局选聘教师、决定学费、确定入学条件,学习处理商业事务与行会行政事务,培养职业技术技能……许多学校摆脱教会控制,莫定了近代欧洲世俗教育的基础。

——齐涛《世界通史教程》

(1)依据材料一,西欧庄园的特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西欧手工业发展的基础和结果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依据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用示意图表达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并作出简要的说明。

 

查看答案

诺贝尔奖每年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方面“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1901年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1968年又增设了经济学奖。诺贝尔本人最著名的科研成果是(   )

A.发明了人造纤维 B.发明了赛璐珞

C.发明了火药 D.发明了现代炸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