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

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下图中的

 

 

 

 

A 【解析】 试题元朝时期在中央大都设立宣政院,专门管理藏族地区的事务,标志着西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所以上述图中A区域为宣政院辖地,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B. 大运河的开通

C. 南方自然环境优越

D. 北方人民南迁

 

查看答案

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宋太祖“制其钱谷”的措施是

A. 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

B. 增设副宰相

C. 派文臣担任知州

D. 设置转运使

 

查看答案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年代,唐诗风格各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

A.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查看答案

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日:“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联总粘之屋壁,出入观省,……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朕怀也。”由此可见,唐太宗

A. 勤于政事

B. 重视文教

C. 任用贤才

D. 善于纳谏

 

查看答案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中原族体和文化为中心,周边边疆族体和文化不断与中原族体和文化交流汇聚,使中原文化不断丰富,族体不断壮大。下列改革中最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A. 商鞅变法

B. 孝文帝改革

C. 戊戌变法

D. 邓小平改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