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

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肢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据此可见

A. 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B. 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C.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D. 新文化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A 【解析】 依据材料所给关键信息:“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根据材料“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这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得中国富强起来,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所以A项正确;由此分析BCD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于□□□□的意义,毛泽东指出:“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指的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七大

C. 西安谈判

D. 重庆谈判

 

查看答案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A. 国有企业的改革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 经济特区的设立

D.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查看答案

2010年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办。中国馆的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为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的发展进程,你认为中国综合国力得到迅速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村改革推行

B. 改革开放

C. 经济特区的设立

D. 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查看答案

    材料一:年,宋辽达成和议。宋真宗应允每年向辽输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约为兄弟之国。

——《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年,宋金达成和议,规定:一、宋高宗向金称臣,并要“世世孙孙谨守臣节”。二、宋金两国,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为界,中间的唐、邓两州皆属金国。三、宋每年向金国输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上述两则材料中的“宋”分别指哪个政权?

(2)材料二中的“和议”给我国造成了怎样的割据局面?

(3)材料一的内容出自哪个盟约?有人说,材料一的盟约是屈辱的,不平等的,你如何看待?

 

查看答案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节选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四: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什么措施有关?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的名称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

(4)材料四中,唐太宗这句话主要阐述什么关系?他为处理这一关系采取什么措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