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曲辕犁的发明”“妇女喜好骑马、打球、弈棋等活动”“诗仙李白”“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
A.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 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D.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以至于在他死后,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鉴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现在失去一面好镜子啊。”那么这位大臣是( )
A. 长孙无忌 B. 杜如晦 C. 狄仁杰 D. 魏征
隋炀帝时许多老百姓为避免被征作民夫,不惜将手足砍断,还说是“福手、福足”。这说明
A. 隋朝时百姓经常躲避为国家服务
B. 徭役过于沉重百姓不堪其苦
C. 不愿离开亲人不如砍断手足
D. 怕土地被兼并失去生存基础
隋朝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大运河开通的意义是
A. 加速边疆开发
B.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 缓和社会矛盾
D. 有利于结束分裂割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材料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元朝疆域有何特点?为此元政府采取什么重大措施来加强有效管理?
(2)材料二体现了元朝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此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叫什么?
(3)据两则材料概括指出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两宋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己呈现相当繁荣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
材料二“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哪句话最能反映开封城的发达?“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反映的是临安城哪方面的繁荣景象?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的主要事迹与全国经济重心的变化有何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