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材料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元朝疆域有何特点?为此元政府采取什么重大措施来加强有效管理?

(2)材料二体现了元朝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此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叫什么?

(3)据两则材料概括指出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疆域广阔;行省制度。 (2)民族融合;回族。 (3)元朝结束五代以来多个政权并立局面,实现全国大统一是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元朝疆域广阔。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元朝设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是常设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最高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大都附近地区由中书省直辖。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元朝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和汉、蒙、维吾尔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3)依据所学可知,元朝结束五代以来多个政权并立局面,实现全国大统一是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两宋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己呈现相当繁荣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

材料二“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哪句话最能反映开封城的发达?“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反映的是临安城哪方面的繁荣景象?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的主要事迹与全国经济重心的变化有何联系?

 

查看答案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三分之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肤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肤如父母。”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思想?为避免“覆舟”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请写出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标志。并指出科举制在唐朝当时人们普遍推崇什么科目的考试?

(3)材料三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试结合所学,举出一例唐太宗统治时期体现这一政策的史实。

 

查看答案

城市的发展见证历史的变迁。在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___________。见证了1271年蒙古政权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此的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______________。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了前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机构)加以管理。

 

查看答案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和推广的生产工具中,用于耕作的工具_____和灌溉的工具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