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饱经风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七十个春秋,回首七十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

    饱经风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七十个春秋,回首七十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会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文结合——追忆历史)

图一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够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1)材料中图一反映了历史上哪件开辟新纪元的事件?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绘制图示——理清历史)

材料二 年代尺上的事件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奋斗历程。

 

(2)请将年代尺中空白处的内容①②补充完整。简述①处事件在经济方面做出的重要决策?十八大以来,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

(设计表格——归纳历史)

改革和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请你结合中外成功的案例完成表格空缺处①②③的填写。

    事件

内容 意义   

罗斯福新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核心内容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① 。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 ② 的伟大决策 

意义

新政取得显著成效,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中国历史进入 ③ 的新时期 

 

(整理图片——把握历史)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①我国在航天和农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图二是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的名称是什么?图三中的人物育成籼型杂交水稻,在国际农学界获得了怎样的赞誉?

② 图四中的人物凭借着“青蒿”获得了哪些国际荣誉而为国争光?

(总揽全篇——感悟历史)

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历程。面对日益强大的祖国,你有什么感想?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开国大典) 工业水平极其落后,尤其是重工业。 “一五”计划。 (2)①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1992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3)①对工业的调整; ②改革开放; 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①东方红一号;杂交水稻之父。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5)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②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能推动社会进步。(答出以上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中图一反映的是1949年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够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知,建国之初,我国工业水平极其落后,尤其是重工业;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十八大以来,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①依据所学可知,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②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③依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①依据所学可知,图二是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图三中的人物是袁隆平,他在1973年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② 依据所学可知,图四中的人物是屠呦呦,她凭借着“青蒿”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5)开放性题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能推动社会进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基于对世界形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传统文化理念)

材料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赵可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1)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孔子、孟子、墨子体现“和睦、和谐”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文明交流互鉴)

材料二

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城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2)材料中的“这条路”指的是哪条商路?它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请列举两例唐朝“这样一群人”对外交往的事例。

(文明冲突重建)

材料三 15世纪后期,从欧洲出发的航海家们逐渐发现了我们现在所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区。经过几次艰难的航行,探险家们开辟了新的航线……永远地结束了世界主要文明地相互隔绝的局面。

(3)材料中“永远地结束了世界主要文明地相互隔绝的局面”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

(对外合作共赢)

材料四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在外交上反映出中国不是追求狭隘的国家安全、国家利益,而是追求世界共赢和共同安全。有学者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思想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单赢”。

(4)为了“合作”“发展”,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原则和方针分别是什么?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由“对抗”到“合作”的典型事件有哪些?

 

查看答案

科技创新改变世界面貌,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改良蒸汽机的出现——“电气时代”的到来

B. 发电机、电动机问世——工业社会的开始

C. 计算机网络技术诞生——信息社会的到来

D. 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铁路时代”开启

 

查看答案

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在中国诞生,并登上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封面。这一成果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哪一领域

A. 计算机

B. 航天技术

C. 生物工程

D. 原子能

 

查看答案

在1943年签署的一份国际性文件中,明确了日本侵占台湾的非法性,为战后中国处置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这份文件是(   

A. 《凡尔赛和约》    B. 《九国公约》

C. 《联合国家宣言》    D. 《开罗宣言》

 

查看答案

《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开篇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因为它们都(  )

A.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平等    B. 对民主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C. 反对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 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