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基于对世界形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传统文化理念)
材料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赵可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1)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孔子、孟子、墨子体现“和睦、和谐”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文明交流互鉴)
材料二
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城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
(2)材料中的“这条路”指的是哪条商路?它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请列举两例唐朝“这样一群人”对外交往的事例。
(文明冲突重建)
材料三 15世纪后期,从欧洲出发的航海家们逐渐发现了我们现在所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区。经过几次艰难的航行,探险家们开辟了新的航线……永远地结束了世界主要文明地相互隔绝的局面。
(3)材料中“永远地结束了世界主要文明地相互隔绝的局面”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
(对外合作共赢)
材料四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在外交上反映出中国不是追求狭隘的国家安全、国家利益,而是追求世界共赢和共同安全。有学者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思想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单赢”。
(4)为了“合作”“发展”,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原则和方针分别是什么?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由“对抗”到“合作”的典型事件有哪些?
科技创新改变世界面貌,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改良蒸汽机的出现——“电气时代”的到来
B. 发电机、电动机问世——工业社会的开始
C. 计算机网络技术诞生——信息社会的到来
D. 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铁路时代”开启
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在中国诞生,并登上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封面。这一成果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哪一领域
A. 计算机
B. 航天技术
C. 生物工程
D. 原子能
在1943年签署的一份国际性文件中,明确了日本侵占台湾的非法性,为战后中国处置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这份文件是( )
A. 《凡尔赛和约》 B. 《九国公约》
C. 《联合国家宣言》 D. 《开罗宣言》
《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开篇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因为它们都( )
A.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平等 B. 对民主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C. 反对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 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新全球史》中写到:“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农奴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使俄罗斯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 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发展 B. 沙皇专制统治结束
C. 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 改革目的是保持俄国大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