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网站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足迹”专栏的解说词: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今每一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以回顾历史,启示后人。其中,“1978年的足迹”的解说词应当是
A. 举国欢庆,翻身作主
B. 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C. 拨乱反正,风清气正
D. 十年动乱,经济停滞
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党中央在理论战线上的崇高任务,就是领导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历史地、科学地认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可见,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
A. 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B. 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C. 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D. 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
解放前,上海水泥厂的最高产量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1957年,还是原有的设备,该厂的产量却超出了设计能力的40%,这一时期产量变化的关键原因是
A. 市场需求增大了
B. 该厂的工人人数增加了
C. 打开了国外市场
D. 实行了公私合营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 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 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 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 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 农民走上了体化道路
C. 农村停产革命
D. 农村实行“大包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