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能真实地反映时代。下列诗歌能反映安史之乱影响的是
A. “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
B.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C.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 “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包括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思想文化上高压政策
③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④重视人才选拨和任用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司马光评价唐太宗:“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下列关于唐太宗的史实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B. 虚心纳谏,任用了魏征等著名的谏臣
C. 以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被奉为“天可汗”
D. 统治时期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史称“开元盛世”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与图中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大运河开始开凿
B. 唐朝建立
C. 隋灭陈,统一全国
D. 隋朝建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5世纪到17世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则是复杂而矛盾的,除了物资交流外,带给原住居民的常是死亡和占领,可以说是一部大侵略史。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后,工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造成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资本主义各国争先恐后的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20世纪初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材料三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二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材料三体现了我国的哪一国策?
(3)据材料三和所学概括指出,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与15—20世纪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相比,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最鲜明的特征是什么?
两宋时期是一个了不起的时代,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顶峰。
材料一: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人教版初一历史教材
(1)材料一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什么?依据材料一,说出市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条件是什么?
材料二: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时期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
——摘编自《新全球史》
(3)材料三中的“信用券”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概括宋代商人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