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建国后,我国农村政策不断调整,既有积极影响也有严重失误。请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

建国后,我国农村政策不断调整,既有积极影响也有严重失误。请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1)哪一措施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2)1953—1956年,国家调整农村政策的措施是什么?调整的目的又是什么?

(3)1958年,国家实施的哪一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什么会实行这一政策?

(4)1979年秋小岗村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大丰收。小岗人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家家户户囤满了粮食,邓小平从这件事看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指的是什么?1978年后,农业连年获得丰收,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1)进行土地改革,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人民公社化运动;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实行“大包干”或“包产到户”);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国家调整农村政策的措施是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调整的目的是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1958年,国家实施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的措施是实行“大包干”或“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高潮时期,也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

(1)元朝统一全国之前,我国北方曾经出现过辽、西夏、金三个主要的少数民族政权,与之相关的少数民族分别有哪些?

(2)北宋时期印刷术较以前有了重大突破,为此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这一时期,我国古代人民的另一项重要发明又是什么?

(3)你认为宋元时期,我国古代民族融合出现高潮,科技文化发展达到高峰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

——摘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19世纪下半期,科学技术的突破,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也被应用于军事领域:潜艇、飞机、坦克等新式武器的相继问世,使战争扩展到海底和空中;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等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使战争可以在更大范围展开。科学技术的成果这一人类智慧的结晶被用于军事,预示着未来的战争更加残酷。

——摘自岳麓书社《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依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工业革命时期加强“各民族的相互往来”的交通工具。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19世纪下半期,科学技术的突破”的标志性成就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指出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对未来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举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事例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进一步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这对于激励广大青年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长春讲话

材料二: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的。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济南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广东代表陈公博、包惠僧,东京代表周佛海,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7月30号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等

材料三:美国著名女记者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一书中说“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而且不仅于此”,她满怀信心的说:“长征已经完成,红军正在继续创造历史。”

(1)材料一中五四运动发生在哪一年?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它在中国革命进程中标志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判断这次“大会”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次“大会”重要历史意义的认识。

 

 

查看答案

观察如图,并在图中填出:

 

 

A.敦刻尔克

B.马其诺防线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名称书写在相应的方框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