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
A. 开国大典 B. 西藏和平解放 C. 土地改革 D. 一五计划
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主要是指( )
A. 国家的名称变了 B. 国家独立富强了 C. 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 D. 人民的生活改善了
下图所示,这次会议上通过的在当时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的文件是( )
A.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类别 | 发展成就 | |
农业 | 粮食作物 | 南方①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复种技术得到推广,出现拔秧工具快马 |
经济作物 |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②树;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 |
手工业 | 纺织业 | 四川、③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棉纺织工具改进和棉丝织品品种增加 |
制瓷业 | 众多名窑;瓷都①南宋制瓷业中心在⑤ | |
造船业 | 广州、⑥明州的造船业世界领先;世界最早的船坞;指南针技术的应用 | |
商业 | 都市商贸 | 大都市⑦和杭州;街市、早市、夜市、草市、市镇等各类商贸区出现 |
海外商贸 | 闻名于世的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国扩大;外贸收入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 |
货币 |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⑧ |
材料二 苏湖热,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三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农业技术更新,优良品种增多,这些都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经济作物在南方的种植与推广、南方地区性市场的扩大等使得南方的经济地位远远超过了北方。航运业促进了港口堿市的繁荣与市镇的兴起,促使人口向城镇转移,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发展,促进了区域性市场的形成。这种情况,是当时北方所不能比的。两宋重视海外贸易,北宋对外贸易口岸收入约占国库收入的1/60,南宋的收入更是大多依赖于此。
——以上均摘编自教参
(1)请将材料一中的数字部分补充上相应的内容。
(2)材料二表明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重大变化的原因。
(3)为什么说到南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请结合材料三予以分析总结。
唐朝社会进步,经济繁荣,其盛景至今令人神往。学习完唐朝的历史后,某班计划以唐朝的历史为素材出一期历史板报,板报的内容围绕以下的内容进行,请你帮助完成并回答问题。
(1)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力逐渐强盛,出现了两个治世局面,这两个“治世”分别是 、 。
(2)唐朝时期政策开明,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各举一个实例。
选拔人才制度 ;民族关系 ;
(3)唐朝时期科技文化发达,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各举一个实例。
科技 ;诗歌 ;书法 ;绘画 ;艺术宝库 ;
(4)结合上述问题及所学知识,请你说说展现在你面前的盛唐充满着一种怎样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风貌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真东渡日本,前后用了12年,到日本已是66岁高龄,且双目失明。他在日本10年,极受尊敬和爱戴。763年,鉴真卒于唐招提寺,今天,鉴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的鉴真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材料二 玄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公元627年,玄奘抱着求学的决心到佛教发源地——印度去学习取经。他一路上历经千般磨难,历时17年,才回到中土并带回梵文佛经567部,受到唐太宗的赞赏。
(1)材料一中日本政府把鉴真像定为国宝,这是因为鉴真对日本有着突出的贡献,鉴真对日本有哪些贡献?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玄奘回国后以亲身经历写成的著作。概括这一著作的现实意义。
(3)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所体现的两人的共同精神品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