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材料二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建言献策。
(1)A.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城市B.我国在长江建立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的城市
(2)仔细观图,说说一五计划中的重点是什么?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地点
B. 1951年和平解放的地点
经过20多年的实践,它的弊端逐渐显露,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扼杀了人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984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以中央决议的形式,承认了市场的作用,提出了要发展商品经济,这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伟大创举。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写“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写“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写“未涉及”。
(1)计划经济体制对我国经济发展始终发挥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2)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中共中央认识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3)1984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4)以中央决议的形式,承认市场的作用,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
(5)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提出判断经济体制的是非标准。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的是
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完成三大改造
④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极大努力,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习近平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论断
③南方谈话
④将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A. ①③④②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②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