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杨凯在《中国梦的方位》中说:“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

杨凯在《中国梦的方位》中说: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那么,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的依据是

A. 中国共产党诞生    B. 中华民国建立

C. 国民政府成立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中国从此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圣贤思想)

材料一2014年12月14日,应开罗(埃及首都)中国文化中心邀请,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张积强在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图书馆为埃及听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孔子思想讲座,受到了当地孔子思想爱好者的热烈欢迎。

﹣﹣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越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意、美、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

﹣﹣(日)岛南戈吉朗《诸子百家》

(1)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之道”的影响。

(伟大工程)

材料三当代文人余秋雨说“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年代久远的意思)的时间。”

(2)材料三中余秋雨笔下的“它”指的是哪一工程?这一工程修建者是谁?

(3)从材料三中找出余秋雨描述秦长城的语言。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对两个伟大工程的学习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先进科技)

材料四 图一图二分别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和医学家。

(4)图一科学家的主要成果是什么?对人类文化发展有何影响?

(5)图二医学家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种族迁徙,民族交融,江南地区也得到开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为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在图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依据图示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什么?

材料一《汉书》记载:“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食:吃)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忧:担心)冻饿,亦亡(亡:无)千金之家。”(原文大意:江南地域辽阔,有的地区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老百姓把鱼和米作为主食,靠打渔狩猎和采集为谋生手段。……由于食物的供给有保障,人们不担心挨冻受饿,但这里也没有非常富有的人家)

《宋书》记载:“江南之(之:作)为国盛(盛:繁荣昌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稔:大丰收),则数郡忘(忘:无)饥。”(原文大意:江南是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一年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

(2)阅读材料一比较《宋书》与《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有哪些不同?想一想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鲜卑姓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贺赖

丘穆陵

独孤

步六孤

贺楼

 

(3)材料二的图和表格反映的是哪一场改革?这场改革有什么积极作用?

(4)表格归纳法有助于人们通过对探究主题的系统把握和对相互关联知识的鲜明对比来强化记忆,按照相关提示,完成下表。

朝代

人物

成就

地位

东晋

王羲之

     

“天下第一行书”

南北朝

     

圆周率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

北魏

贾思勰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交往与文化往来频繁,请读下图,探寻远去的历史。

(1)图中箭头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的“     ”,据图写出此路的路线:     

(2)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什么朝代?对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

(3)这条路线开通后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你知道当时中国有哪些先进技术相继西传?(至少两项)想一想,此路线在当今社会有何价值?

 

查看答案

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

判断:     改正:     

 

查看答案

东汉末年,孙刘联军在官渡之战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判断:     改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