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面对新旧制度更替引发的社会大动荡,诸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面对新旧制度更替引发的社会大动荡,诸子百家分别从不同的立场提出了自己的治国良方,他们著书立说、各陈其说,造就了我国思想学术领域少有的辉煌时代。

材料二:“全世界都在学习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1)材料一中的“辉煌时代”指什么?它产生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和政治主张是什么?我们要研究“孔夫子”的言行首先应该查阅哪部书?

(3)“孔夫子”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开民间讲学之第一声指的是什么事?“他”的教育思想中哪一条体现了教育公平?

(4)列举战国时期的一个著名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和主要主张。

 

(1)百家争鸣;生产力的发展。 (2)核心思想:仁;政治主张:以德治国;《论语》。 (3)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4)儒家: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道家: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墨子;主张“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和“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法家: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解析】 (1)依据材料信息“面对新旧制度更替引发的社会大动荡,诸子百家分别从不同的立场提出了自己的治国良方,他们著书立说、各陈其说,造就了我国思想学术领域少有的辉煌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辉煌时代”指百家争鸣;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全世界都在学习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提到的“孔夫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政治主张是以德治国;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孔子是我国古代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乃至当今的社会;第二问依据是许可证,他的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里,我们要研究“孔夫子”的言行首先应该查阅《论语》。 (3)依据所学可知,“孔夫子”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开民间讲学之第一声指的是创办私学;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扩大社会教育基础的主要举措是创办私学,当时学在官府,普通平民子弟无权接受教育,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为平民子弟接受教育创造了条件。“他”的教育思想中“有教无类”体现了教育公平。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在此以前,由于学在官府,平民子弟无权进入官府的学校学习,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才使平民子弟有机会上学。 (4)依据所学可知,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自然资源得以持续利用,符合当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著作《孟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他批评孔子在鲁国想要恢复西周制度的做法,就是陆地上推船,劳而无功,著作《庄子》;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时期的墨子,他主张“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和“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符合今天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著作《墨子》;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著作《韩非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而受其赐。”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四:史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旧贵族诬告卫鞅谋反,结果卫鞅被处死。

(1)根据材料一回答春秋第一个霸主是谁?他称霸的口号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卫鞅变法的理论依据来源于哪一思想流派的观点?其支持者是谁?

(3)根据材料三,简述卫鞅变法的作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导致卫鞅下场的措施是什么?最有利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又是什么?

(5)春秋时期的齐国和战国时期的秦国强盛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材料二:如下图所示

材料三:天子适诸候,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1)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开始于何朝、何人、何种制度?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实施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诸侯对周王的权利和义务。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  )

①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

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③他们彼此对立攻击,没有融合

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代表儒家学派的是(  )

A. 用仁政治理天下 B. 倡导改革和法治

C.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 虔诚信佛行善积德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其表现不包括(  )

A. 战争频繁发生 B. 铁农具和牛耕使用

C. 江南经济开发 D. 诸子百家争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