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而受其赐。”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四:史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旧贵族诬告卫鞅谋反,结果卫鞅被处死。

(1)根据材料一回答春秋第一个霸主是谁?他称霸的口号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卫鞅变法的理论依据来源于哪一思想流派的观点?其支持者是谁?

(3)根据材料三,简述卫鞅变法的作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导致卫鞅下场的措施是什么?最有利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又是什么?

(5)春秋时期的齐国和战国时期的秦国强盛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1)齐桓公;尊王攘夷。 (2)法家学派;秦孝公。 (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4)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5)都重用人才,进行改革;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重视和培养人才,不断创新和改革。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信息“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而受其赐’”可知,春秋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他称霸的口号是尊王攘夷。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知,此内容反映出卫鞅变法的理论依据来源于法家学派的观点;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的支持者是秦孝公。 (3)依据材料三信息“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并结合所学可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4)第一问依据材料四信息“史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旧贵族诬告卫鞅谋反,结果卫鞅被处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接导致卫鞅下场的措施是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最有利于维护新兴阶级利益的措施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5)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齐国和战国时期的秦国实现国富兵强的共同原因是都重用人才,进行改革;第二问开放性题目,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重视和培养人才,不断创新和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材料二:如下图所示

材料三:天子适诸候,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1)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开始于何朝、何人、何种制度?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实施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诸侯对周王的权利和义务。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  )

①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

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③他们彼此对立攻击,没有融合

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代表儒家学派的是(  )

A. 用仁政治理天下 B. 倡导改革和法治

C.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 虔诚信佛行善积德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其表现不包括(  )

A. 战争频繁发生 B. 铁农具和牛耕使用

C. 江南经济开发 D. 诸子百家争鸣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