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的李梦同学暑假参观了我国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参观的是( )遗址。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安徽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以来便有“吴头楚尾”的美称,从古至今,在安徽这片土地上出现了很多家喻户晓的人物,也发生了许多影响中国历史的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参与相关问题的探究。
(先秦时期)
材料一:
(1)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他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什么著作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秦汉时期)
材料二:“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2)大泽乡起义发生在今安徽宿州,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分析这次起义与秦朝的施政有怎样的关系?
(两晋时期)
材料三:
(3)这场前秦与东晋之间的著名战役是什么?请说出与这场战役有关的成语?请简要分析前秦战败的原因。
(4)通过以上材料以及对安徽历史的了解,请谈一谈你的感悟。
农业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文帝和景帝时,非常注重农业生产,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驱民而归之农”“务民于农桑,薄赋敛”。
(1)文帝、景帝时期,出现的统治局面称什么?
材料二:
(2)据材料二回答当时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两项重要标志是什么?它们的推广促进了哪个阶级的兴起?
材料三:东汉末年,由于北方战乱不断,人民纷纷南迁,据记载,关中的人民移居到荆州的有10万家……307年到5世纪中期,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陆续南下到巴蜀和长江中下游带的就有70多万人……以前江南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而此时则有稻、麦、黍、粟、菽麻以及其他各种杂谷,这些作物许多来自北方,在种植上可与水稻交相进行,这就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亩产量……
——朱绍候主編《中国古代史》
(3)材料三说明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宝贵精神财富。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赵翼《廿二史札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积弊日甚”造成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商君列传》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依据材料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3)材料三中的“北俗之语言”指哪个民族的语言?这场改革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进步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20﹣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在长安,统称为“南朝”。
判断:
改正: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
判断:
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