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952年底,我国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他们分到土地的法律依据是 A....

1952年底,我国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他们分到土地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A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建国初的土地改革的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土地改革的内容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表法是梳理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下列表格内容反映的是

时间
 

开展地区
 

涉及人口
 

主要意义
 

19501952年冬
 

新解放区
 

3亿多
 

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运动

C.西藏和平解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查看答案

著名作家魏巍把中国人民志愿军称为“最可爱的人”。你认为下列人物中,属于“最可爱的人”是

A. 董存瑞、黄继光 B. 董存瑞、邱少云 C. 黄继光、邱少云 D. 董存瑞、雷锋

 

查看答案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对尊严内容的阐述。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开始于(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 三大战役的胜利 D. 中华民国的建立

 

查看答案

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查看答案

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发表《解职词》。他说。他的辞职“并非功成身退,实欲以中华民国国民之地位,与四万万国民协力造成中华民国之巩固基础。”

(1)中国同盟会成立于何时何地?主要领导人是谁?

(2)此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被阐发为哪三大主义?有何意义?

(3)材料二中的大中华民国成立于何时?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说明为什么辛革命后建立起了中华民国,但孙中山却说大功还没有告成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