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

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  )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南昌起义

 

C 【解析】 根据题干“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和“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主要斗争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吴佩孚亲自在汀泗桥和贺胜桥布置重兵把守,但依然没有抵挡住北伐军的强大攻势,经过激烈战斗,北伐军登上武昌城头,吴佩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所以答案选择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都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

B. 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

C. 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 最终都未取得成功

 

查看答案

民国八年,在《申报》上可能会看到下面哪一则最新时政消息?(  )

A.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B. 《新青年》创刊

C.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D. 遵义会议召开

 

查看答案

“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旧文化的毒害。”这句话揭示了(  )

A. 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

B.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 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D. 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查看答案

有学者痛陈:“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下列项中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

①《马关条约》开苏州、福州为通商口岸

②北京东交民巷被侵华列强划为“使馆界”

③英法联军洗劫并火烧圆明园

④八国联军疯狂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有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据此,他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

A.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C.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D.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