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经济活动的现象。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经济活动的现象。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背景链接: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

材料一  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1)历史上把材料一中的景象称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景象出现的经济措施。

(2)材料二中的“开元全盛日”出现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3)唐朝经济的繁荣表现在:农业方面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请举出一例;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请举出一例;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请写出城内商业区的名称。

背景链接: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材料三

(4)图一反映了宋代南方农民种植水稻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成为丰饶粮仓的区域及其农业发展的政治因素。图二中的纸币被称为什么?图三中机构的功能是什么?

(5)南宋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哪一地区?

(6)综上所述,你认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

 

(1)贞观之治;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唐玄宗 (3)筒车(或曲辕犁);越窑的青瓷(或邢窑的白瓷,唐三彩);市。 (4)长江下游(或太湖流域,苏州、湖州和常州);南方战乱较少(或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交子;管理海外贸易。 (5)南方(或东南地区) (6)经济建设要有一个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统治者要重视农业生产;要推广或引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等等(写出一点即可)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信息“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分析可知,历史上把材料一中的景象称为贞观之治;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非常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农业生产等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依据所学可知,导致这一景象出现的经济措施是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依据材料二信息“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分析可知,“开元全盛日”出现在唐玄宗统治时期。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撤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他统治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3)依据所学可知,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曲辕犁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筒车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陶瓷器的生产水平很高”的代表成就有越窑的青瓷(或邢窑的白瓷,唐三彩)等。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市坊分开,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街道宽敞整齐,两边有排水设施。 (4)依据材料三中的图一分析可知,图一反映了宋代南方农民种植水稻的场景,而当时成为丰饶粮仓的区域是长江下游(或太湖流域,苏州、湖州和常州);其农业发展的政治因素是南方战乱较少(或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全国的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因此两宋时期成为全国最重要粮仓的地区具体在长江流域。两宋时期,北方战乱较多,北方人口南迁,南方处于相对安定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图二中的纸币被称为交子。由于商业的发展和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图三中机构的功能是管理海外贸易。为促进海外贸易发展,宋朝政府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5)依据所学可知,南宋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南移的趋势;两宋时期抗击北方南侵,南方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时期。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6)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的启示是:经济建设要有一个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统治者要重视农业生产;要推广或引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时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北宋)“重文教,轻武事”。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

材料三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都)不逮(及)元。                                       

——《元史·地理志》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政权①的建立者和政权②的名称,概括916-1276年这段历史的阶段特征。

(2)材料二反映出北宋实行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例这一政策的措施。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元朝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在哪一年实现了全国统一?元朝设置了什么机构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元朝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4)综上所述,概括宋元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查看答案

中国人喜欢以诗咏史,可以说诗词是历史的缩影。请阅读下表“诗词”栏目中的五首诗,完成“赏析”栏目中的问题。

诗  词

赏  析

《行路难》 (唐)李白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的是“ ① ”(称号)李白,《行路难》抒发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和昂扬的精神,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杜甫的诗被称为“”。他写的《春望》,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怀,深刻地反映了(事件)之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日》充分表现出节日的欢乐气氛。“元日”在宋代又被称为,相当于现在的

 

 

《夏日绝句》 (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夏日绝句》的作者是宋朝著名女词人,她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但她在南宋与 ⑧  (政权)对峙之际却写出了如此慷慨雄健的诗篇。

 

 

《扬子江》(宋)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5)文天祥在南宋灭亡后,继续抗  ⑨  (政权)。这首诗体现了作者百折不挠的精神,还可以验证我国在科技方面的一项成就——  ⑩ 

 

 

 

 

查看答案

下图人物是我国杰出的发明家毕升,他的重大发明是( )

A. 指南针    B. 雕版印刷术    C. 活字印刷术    D. 火药武器

 

查看答案

《马可·波罗行纪》中写道:“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与能比。”这里说的“此城”是指

A. 开封

B. 西安

C. 泉州

D. 大都

 

查看答案

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代表作是

A. 《西厢记》

B. 《桃花扇》

C. 《窦娥冤》

D. 《牡丹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