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796年9月17日,他发表《告别词》,“我现在应当向大家有所表示……就是我已下...

1796年9月17日,他发表《告别词》,“我现在应当向大家有所表示……就是我已下决心谢绝把我放在被选之列”,主动放弃继续当选总统的权利,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他是(  )

A. 杰斐逊    B. 华盛顿    C. 林肯    D. 罗斯福

 

B 【解析】试题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华盛顿的认识。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了独立。为了巩固革命成果,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宪法确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享有行政权。国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国家的司法权,三权分立。后华盛顿主动放弃继续当选总统的权利,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人类挑战自然的新航路开辟中,下列哪个人物的船队在航行途中能够欣赏到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风光?(  )

A. Columbus B. Dias C. Da Gama D. Magellan

 

查看答案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下列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 但丁的文学作品 B. 贝多芬的音乐

C.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D. 梵高的绘画

 

查看答案

    下面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的单元复习课,请你帮助完成相关内容。

(读图说史)

材料一:

(1)图一《青年杂志》的创办,     标志的开始;图二发生在     年,性质是一次     运动;图三会址位于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     的大事。

(探究学习)

材料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总的来说,所谓“新”主要是指新的指导思想、新的革命政党、新的领导阶级和新的革命理想。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指导思想和领导阶级分析概述,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论从史出)

材料三:本党纲领如下:(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的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为止;(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奋斗目标是:(1)打倒军阀,消除内乱,建设国内和平;(2)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3)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3)材料三和材料四的纲领分别出自哪两次会议?两则材料在革命对象上有何不同?

(4)从材料三到材料四,反映出成立初期的中国共产党认识问题的趋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最初10年,民主革命风起云涌、波澜壮阔。

材料一: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在当时人的心目中,与“皇帝倒了”相提并论的是“辫子割了”……鲁迅先生曾不止一次地说过,他感谢辛亥革命,就是因为从此可以不带辫子而自由自在……辫子比皇帝更直接地使每个普通老百姓感受到革命浪潮的冲击……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还在于他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毫不妥协同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各种势力进行斗争。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写出材料一中2132年(公元前221﹣1912)后,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历史事件及发生的时间(具体到年月日)。

(2)分析材料一中“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的含义,并从材料二中找出与此相近的内容。

(3)试从思想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4)材料三中习近平对孙中山进行了高度评价,请你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总结孙中山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查看答案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涂“正确”,错误的涂“错误”。

(1)史实: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天朝田亩制度》

推论:表明太平天国真正实现了平均分配土地。     

(2)史实: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置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

推论:装备落后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的根因。     

(3)史实:梁启超《变法通议》一书,犹如当头一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后,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仍然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胡适

推论: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4)史实: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当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陈独秀

推论:表明新文化运动前期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偏向。     

(5)史实:国人职责,为在讨袁。

﹣﹣蔡锷《誓告国人文》

推论:护国战争“讨袁”成功,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胜利。     

(6)史实: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的。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等

推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