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戊戌新党之思想“开明专制”,不啻欲为异族君主立万世之基业。故戊戌维新较同治維新(洋务运动)进步者,在觉悟徒恃西技不足以图强,而提出借鉴西教,易法更制之主张。其仍蹈同治维新之故辙者,则迷信清廷之足与有为,欲籍保皇以救国。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新知识分子都是转型时期的产物——他们都深深植根于中国古典文化,然而同时也深谙西方文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实用主义、科学和民主给他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充当了中国文学和知识分子人格转换的发酵剂。他们有关对“国粹”进行批判性重估与引介西方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呼吁,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历史潮流的角度分析“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梦想失败的原因。

(2)材料二中“戊戌维新较同治维新……提出借鉴西教,易法更制”,是指戊戌变法在近代化探索历程中,迈出了哪个关键步伐?“戊戌新党”与“辛亥新党”的救国方案在政治体制探索上有何异同?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新知识分子都是转型时期的产物”(不得照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知识分子对于东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态度,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对比分析中西方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差异。

 

 

(1)19世纪中期的世界潮流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洋务运动没有改变封建制度,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开启政治近代化。同:戊戌新党和辛亥新党都想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体;异:戊戌新党意图建立君主立宪制,辛亥新党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 (3)知识分子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深受西方近代思想洗礼。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4)中国:技术近代化——制度近代化——思想近代化。西方:思想近代化——制度近代化——技术近代化。 【解析】 (1)根据材料“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可知,洋务运动没有改变封建制度,主张中体西用,单纯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科技,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相对于洋务派来说,戊戌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推动了政治近代化。第二小问,戊戌派和革命派都属于资产阶级的代表,戊戌新党和辛亥新党都想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体;不同是戊戌新党意图建立君主立宪制,辛亥新党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新知识分子都是转型时期的产物——他们都深深植根于中国古典文化,然而同时也深谙西方文明”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知识分子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接受西方近代思想洗礼。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完全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全盘接受,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4)根据所学可知,中西方近代化探索历程存在很大差异,西方先是取得了思想的解放,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之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工业革命。中国是在面对民族危机下被迫进行的近代化,历程是技术近代化(洋务运动等)、制度近代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之后是思想近代化(新文化运动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近代历史是伴随着血与火、侵略与反侵略进行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为国家、为个人所受的委屈寻求补偿……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材料二  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并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随着关系的改善,英国输出(棉织品)的扩张”,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的国际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暴力反洋运动”是如何影响中国社会进程的?

(3)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如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A. 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B. 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 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D. 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查看答案

“我希望美洲人民永远不再把国王的宝座搬到自己的土地上来”“解放者的称号及已经高于一切,因此我绝不会降低身份去登上王位”。请你判断说这番话的人是

A. 纳赛尔

B. 华盛顿

C. 卡斯特罗

D. 玻利瓦尔

 

查看答案

中国革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曲折,不断向前发展。下图能够反映这一结论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

A. 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B. 受到《双十协定》的影响

C. 受中共七大的感召

D. 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