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

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令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e)”(见下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医(今北京地区)的诸俟,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医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

材料三:

材料四:秦朝的这一制度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更替首领的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周朝的哪一制度?依据材料指出该制度的作用?

(3)材料三中①处是什么官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了哪种制度?

(4)依据材料四,概括该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1)变化: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 (2)分封制;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统治范围,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 (3)丞相;中央集权制度。 (4)促进(维护、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令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更替首领的制度发生的变化是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禹死后,其儿子启继承了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依据材料二“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e)’(见右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医(今北京地区)的诸俟,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医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周朝的分封制;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天子作战。分封制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统治范围,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3)材料三中①处是丞相;材料反映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以后,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4)依据材料四“秦朝的这一制度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可知,中央集权制度促进(维护、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农民起义通常是指由农民阶层发动的武装反对统治阶级的运动。我国历史上开此先河的是

A. 陈胜、吴广起义

B. 刘邦、项羽起义

C. 李自成起义

D. 太平天国运动

 

查看答案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毁,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百家争鸣

B. 焚书坑儒

C. 八股取士

D. 文字狱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问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郡国并行制 D. 行省制度

 

查看答案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厦。人迹所至,无不臣者。”这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东巡所作琅琊石刻中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表达的信息是(    )

A. 统一度量衡    B. 统一思想

C. 统一文字    D. 统一六国

 

查看答案

山西省的旅游宣传语是“晋善晋美”,晋国在战国时期分裂为(  )

A. 韩、赵、魏 B. 郑、宋、楚 C. 韩、赵、燕 D. 秦、齐、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