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下列关于中华名族传...

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下列关于中华名族传统文化搭配错误的是

 

选项

人物

作品、称誉

A

老子

《道德经》

B

祖冲之

书圣

C

李白

“诗仙”

D

关汉卿

《窦娥冤》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A项搭配正确;王羲之是书圣,祖冲之是数学家,B项搭配不正确,符合题意;李白是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被称为“诗仙”,C项搭配正确;关汉卿是元朝时期的著名的戏曲作家,代表性作品是《窦娥冤》,D项搭配正确。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实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图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可以佐证的是

 

A. 第一个国家政权的产生

B. 商周青铜器水平的发达

C. 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格局(国际政治格局),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

材料二: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角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华盛顿会议”签署的《九国公约》,为列强共同掠夺哪一个国家提供了条件?

(2)材料一“美苏两极格局”是“冷战”政策实施的产物,这一政策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概括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谈一谈我国应该怎样做?

 

查看答案

    科技革命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困扰。

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1)材料一生产的革命指什么?这次革命使人类进入了怎样的工业时代?举出这次革命在交通上的一次重要发明及人物。

材料二:近年来“雾霾”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一项调查显示近年“两会”民众最关注环保问题。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成为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2)材料反映了当前中国面临着什么问题?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在发展经济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查看答案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决策,让数亿农民成功解决了温饱;让座座城市神话般崛起;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构想,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理论,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前进的光辉旗帜改编自一位伟人纪念堂中的留言。

(1)材料一中让中国人民走向富裕的“伟大决策”是什么?

材料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闻,说来说去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邓小平南方视察讲话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邓小平南方视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用一句话概括邓小平同志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材料三:2017年10月18日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近平同志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改编自新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十九大报告中阐述的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在这次会议上,哪一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查看答案

    近代前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学堂、上海制造总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拳匪运动”是指什么运动?这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发生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中的“从机器上感觉不足”,清政府提出什么口号?其目的是什么?

(3)意识到“制度上感觉不足”后,中国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4)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孙中山救国救民方案的革命理论。概括说明这一理论的实践有何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