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至6月,战胜国代表在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至6月,战胜国代表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会议,并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但是,由英法美等国操纵的和会,不但拒绝了中国的合理要求,而且还无理地将大战前德国强占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材料二:北京的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三:“6月5日上海日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相继罢工。”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和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2)根据材料一说说这一历史事件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材料二中的卖国贼主要指的是谁?

(3)从材料三看上述历史事件在6月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4)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上述事件中学生的一种什么精神?

 

 

(1)五四运动 (2)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答出任意两人即可得分) (3)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阶级; 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4)忧国忧民、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的爱国主义精神(答案相近即可得分)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材料二是五四运动的爆发,材料三是五四运动的发展,三则材料均与五四运动有关。 (2)根据材料一可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因此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根据所学可知,三个卖国贼指的是;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其中曹汝霖和章宗祥“二十一条”的签订有关,陆宗舆是山东问题换文的签字者。 (3)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从北京爆发,6月3日前的中心是北京,主力是学生;据材料三可知,6月后的斗争中心是上海,主力是工人阶级;从斗争的口号可知,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4)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被称为五四精神,即忧国忧民、敢于斗争、不屈不挠、敢于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从学生的斗争口号和运动的发展过程中能体会到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具体来说这种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在与北洋军阀政府斗争中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材料三: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

(2)台湾被割让是在哪个条约?这个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

(3)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哪个条约?

 

 

查看答案

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反映出(  )

A.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 中国共产党坚持城市斗争道路

C.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D. 中国工人阶级的局限性导致运动失败

 

查看答案

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

A. 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B. 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 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查看答案

下列对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背景因素的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A.人民反抗的威胁 B.列强侵略的逼迫   

C.清朝统治的危机 D.资产阶级的斗争

 

查看答案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军阀的割据混战

B.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 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D. 孙中山继续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