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材料二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度掷黄金。

材料三  百年求新为图强,挽救危亡看康梁。中山更要建共和,天下无人奉君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五例)?

(2)材料二中,“卅年求富更求强”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概括说明它的地位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3)材料二中,“海面未收功一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你从他身上学习到了什么精神?

(4)材料三中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分别做了怎样的探索?对比一下,这些探索之间有何相同点?

(5)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1)《南京条约》的签订、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或黄海战役失败或威海卫战役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辛丑条约》的签订。 (2)洋务运动;地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或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3)邓世昌;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或其他能体现出爱国和英雄主义的答案也可) (4)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同之处: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结果都以失败告终;目的都是为了挽救国家危亡;都主张改变社会制度。 (5)落后就要挨打;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中华民族勇于反抗,不屈不挠。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近代化的探索.学生的综归纳分析能力.(1)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让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第二次鸦片战中,英法联军将皇家园林圆明园洗劫一空,然后放火烧毁.威海卫战役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灭,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化的程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不可能救中国,注定了运动的失败. (3)在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率领全舰将士浴血奋战,英勇牺牲.在他们身上体现了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4)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都想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故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结果都以失败告终;目的都是为了挽救国家危亡;都主张改变社会制度. (5)学生结合以上知识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可总结得出:落后就要挨打;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中华民族勇于反抗,不屈不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是(    

辛亥革命冲击力封建制度

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北洋军阀的分裂 

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下列适合做这部小说书名的是

A. 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

B. 我眼中的延安——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C. 中国社会转型的开端——鸦片战争

D. 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查看答案

1937年到1941年,中国独立抗击了100多万日军,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日本230万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牵制在中国。中国战场消耗了日本全部战争开支340亿美元中的120亿,中国军队击毙日本39万多人。材料反映抗日战争

A. 发生的背景

B. 胜利的原因

C. 发挥的作用

D. 产生的后果

 

查看答案

这是一次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又是一次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的大会.这次大会是( )

A.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遵义会议

C.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查看答案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胜

B. 百团大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C. 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 台儿庄战役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