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历史因创新而生动,创新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因创新而生动,创新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运动”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它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它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被认为是冲破黑暗中世纪的一道“曙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运动指的是哪一事件?请概括该“运动”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欧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英国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说明在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保障下,经济会飞速发展,……崛起后的英国在与大清王朝的较量中,使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同时也促成了中国人在民族认识上的亟变和探索。

——《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英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中国人“亟变和探索”的共同目的是什么?请说出近代中国开启政治领域“亟变和探索”的历史事件。

材料三:  人类科技发展经历了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的三次革命,每次革命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把人类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是影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3)第二次“革命”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每次革命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材料四: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4)材料反映了列宁在政策上作出了怎样的调整?材料中“新的政策”有什么特点?(不得摘抄材料中的原句)

 

(1)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促进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率先完成。摆脱民族危机,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戊戌变法。 (3)电气时代。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由手工工场时代进入到机器大生产时代,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 (4)由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实行新经济政策。在一定限度内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信息“‘(运动)’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它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可知,材料中的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持续了近三百年。它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倡导人文主义精神。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促进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第一问,依据材料二信息“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英国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说明在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保障下,经济会飞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崛起的因素有:17世纪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完成,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为了挽救中华民族,摆脱民族危机,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中国人民开始探索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第三为,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开启政治领域“亟变和探索”的历史事件是戊戌变法。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3)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开始迈入“电气时代”。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被广泛应用到生产领域,使人类由手工工场时代进入到机器大生产时代,蒸汽机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 (4)第一问,依据材料四信息“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8年—1921年,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期间,为了保障战争胜利,顺利向社会主义过渡,列宁实施了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措施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对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和食品。到1921年,国内外敌人被肃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应当时的国情,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实行新经济政策。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使苏俄经济走出了困境,并有效地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诞生于1923年的美国《时代》周刊,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的审视和打量。以下是以毛泽东为主题的一些《时代》杂志封面资料。

(辉煌荣耀)2月7日,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时代》作如此描述:“对毛泽东而言,则意味着巨大的荣耀。5亿困顿疲惫的中国民众在上周见证了毛的辉煌——他们进入了北平。”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在哪一年。“他们进入了北平”预示着什么?

(红色基调) 1950年12月11日的《时代》封面。红色的基调和蝗虫明确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含义,而人物更是有着生硬刻板的脸和阴冷的眼神。《时代》如此描述选择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的理由:“他的军队让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遭受到了痛击。”

(2)这期封面的特点说明中美之间的关系如何?文中“痛击”指的是哪一军事行动?这一军事行动产生了什么世界影响?

(混乱迷茫) 毛泽东又分别在1958年12月1日和1967年1月13日登上了《时代》的封面。1958年的《时代》内文如此描述:“乡村里的夜晚,无数的高炉向天空迸射着耀眼的红色光芒。”而1967年的封面(下图)左上角则写着中国陷于混乱。且封面主调是灰白,隐喻中国是一穷二白。

(3)这两期《时代》封面,分别反映了当时中国国内发生的什么重大事件?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外交转机) 1972年2月6日。《时代》封面上一个大大的“友”字,左上角是毛泽东与尼克松的握手照片,主题凸显得相当明确——“尼克松从北京带回来什么?这个问题其实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尼克松在北京这件事情。”《时代》周刊如是说。

(4)该期封面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中美关系开始发生怎样的变化?此前,中国已经取得的重大外交突破是什么?

(溘然长逝) 1976年9月20日。主题是毛泽东之后的中国。《时代》周刊在内文里谈到了毛泽东,谈到了毛泽东的继承人“必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5)1976年的这期封面与毛泽东的逝世相关。请用一句话评价毛泽东。之后毛泽东的继承人为“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开创了一条怎样的建设之路?

 

查看答案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凭借着勤劳与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

材料一

(1)依据图一写出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依据图二指出隋唐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的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经济发展)

材料二  见下侧三幅图片

交子               南宋海船      宋代针铺商标

(2)依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并据此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

(科技领先)

材料三  见下图一、二

(3)图一中人物有什么重大历史贡献?图二中人物的发明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文化繁荣)

材料四  见下图一、二、三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唐、宋、元时期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

 

查看答案

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对此应有的认识是(    )

①人类面临着许多挑战   ②当今世界并不太平   ③挑战与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④应充分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这一事件标志着(  )

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了  ②社会主义失败了  ③两极格局结束了  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收集了有关“尼赫鲁”“纳赛尔”“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材料。据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 冷战中的对峙    B. 动荡的中东地区

C. 亚非拉的奋起    D.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