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来,还修筑...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来,还修筑了世界闻明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

斯塔夫里阿诺游《全球通史》材料二:建元年间(前140年一前135年),汉武帝从匈奴降者口中得知,大月氏逃向西方后,深怨匈奴而图报复,却找不到盟友共击匈奴,于是下令召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毂然应纂;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他途经匈奴,被諭奴捉住并拘留了十几年,趁匈奴发生内乱时脱逃,于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

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的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他们互相渗透,取长补短。

材料四: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出使被称为“凿空”,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凿空”呢?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写出两个即可)

(4)材料四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5)据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答出两点即可。

 

(1)秦始皇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2)寻找盟友夹击匈奴(或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 (3)匈奴,鲜卑,羯、氐、羌。(答出其中两个即可。) (4)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5)战争;统治者改革;民族迁徙;各民族人民友好交往。(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解析】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来,还修筑了世界闻明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可知,反映的是秦始皇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中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 (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可知,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锐意改革,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5)据上述材料和所学,概括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有战争(材料一);统治者改革(材料四);民族迁徙(材料三);各民族人民友好交往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材料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

(1)据材料一,回答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

(3)材料三汉武帝对待儒家的态度与秦始皇有什么不同?两者又有何共同目的?

(4)我们今天的社会是否还需要儒家思想?请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秦孝公任用商鞅为相,破坏井田制,在田间开出了一条条纵横的小路并对积极耕作地人给予奖励,这虽然不符合古代先王的道理,但还是抓住了农业这个根本,所以,秦国日益强盛,不仅胜过邻国,而且称霸诸侯。

材料三:盐铁历来都是国家的重要物资,在汉朝也不例外,当时的大富翁大多经营这两项业务,文景帝时期吴王刘濞的一大财政收入就源于煮盐!战国以后,铁器成为农具的主流,具有广大的市场,因此,铁器的贩卖也具有高额利润。汉武帝时期,朝廷开始推行对盐,铁等暴利行业的整顿和治理。

——摘编自《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

材料四: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

(1)材料一中的农作物分别是哪一古代先民培育出来的?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持怎样的观点?依据材料二归纳商鞅变法的内容?其变法的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政策的原因。

(4)据材料四指出,我国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两点即可)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西周实行的什么重要制度?据图一概括这一制度受封的主要对象是哪些人?

(2)图二反映了西汉初年存在的什么问题?为此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图一反映的制度和针对图二问题的解决措施产生了什么相同的影响?

 

查看答案

“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近千年。”“他”是(  )

A. 司马炎 B. 司马迁 C. 王羲之 D. 祖冲之

 

查看答案

“据北魏均田制的规定,太守有十顷职分田,做过太守的贾思鳃应该有大片土地,在口口口口的记载中,他还养过200只羊,作为一个农场主,贾思鳃有车富的种植和经营经验。“口口口口”应为(  )

A. 《兰亭集序》 B. 《齐民要术》 C. 《洛神赋图》 D. 《女史箴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