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大平天国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大平天国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为此定都天京后,颁布了( )

A. 《劝世良言》 B. 《资政新篇》

C. 《天朝田亩制度》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目的是项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故C正确。《劝世良言》是基督教新教派最早的中文布道书。由中国传教士梁发著,故排除A项。《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改革内政,故排除B项。中华民国建立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故排除D项。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他在位时开通大运河、创立进士科,造福后世;他好大喜功,役民过度,结果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这位皇帝是(  )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隋文帝 D. 隋炀帝

 

查看答案

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下图体现的措施是(  )

A. 商鞅改革户籍制 B. 文景帝以德化民

C. 汉武帝的推恩令 D. 挟天子以令诸侯

 

查看答案

历史人物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大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1)从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角度考虑,其变法内容中哪一条最重要?

材料二:“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她的美貌,你永远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听一曲神妙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

——傅雷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上述材料是傅雷对达·芬奇的哪一部作品的评价?

材料三:华盛顿纪念塔内有一块石碑,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即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马行疾也)骎乎三代之遗志。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上

(3)根据材料概括华盛顿的伟大贡献。

材料四:“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4)材料中孙中山为建立“至完美的国家”而领导了辛亥革命,其取得的最主要成果是什么?

材料五: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

……

(5)材料中说俄国“能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这个政策有什么特点?

(6)作为青年学生,通过学习上述历史人物,应确立怎样的人生态度?

 

查看答案

大国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在时间长河中“驾驶航船”的技能和经验,以下材料均摘编自英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世界政治家预言,19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舞台将日益受到正在兴起的德国,俄国和美国的影响,然而事实是,这三个国家中的一个国家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第二个国家在革命中崩溃了,20世纪20年代和以后时期的国际事务似乎仍是以英国和法国的行动为中心。

(1)分析材料一,据所学知识回答,德国“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指的是什么事件?战后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秩序?

材料二:(变化中的经济格局(1950-1980))

二战以后,不仅莫内等“一代欧洲人”决心创造能免蹈覆撤的新的经济结构,而且还有心肠不错、乐于助人的美国,它愿意以合作的方点为欧洲的经济复兴提供财政援助。

(2)分析材料二,据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欧洲经济复兴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矛盾重重的苏联)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3)分析上图,从D段你可以看出中苏粮食产量有何变化?哪一经济模式导致了苏联的发展“矛盾重重”?

(4)有人认为,新崛起大国与现存大国必然会发生战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交流促进发展,开放带来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朝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海上丝绸之路》

(1)依据材料一指出唐中后期海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的原因。宋朝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二: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2)据材料二,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材料二认为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初)恭亲王和文祥首先认识到中西方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以通过谨慎的外交得到很大的好处。他们强烈地感到,西方列强通常能够信守条约。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

(3)材料三反映的清朝统治者对外态度是什么?他们在实践中是如何体现的?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