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世界历史上,大国关系错综复杂,不同利益集团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

    世界历史上,大国关系错综复杂,不同利益集团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和平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的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的不可避免。

﹣﹣“修昔底徳陷阱”的含义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则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分别以他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的形成》

材料四:2017年11月8日至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北京举行会晤。中美元首会谈为双边未来做出顶层设计,两国签署创纪录的经贸合作大单,在地区和全球层面达成多项合作成果和共识。…2018年4月4日,短短一天,中美双方围绕贸易问题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4日凌晨,美国政府根据301调查单方认定结果,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1300余种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涉及500美元的中国对美出口额。当日下午,中国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同样涉及美国对中国的500亿美元的出口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修昔底德陷阱”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得到印证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萧条和危机”“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的做法是什么?而美国又是如何有效应对危机的?

(3)材料三体现了当时形成怎样的世界格局?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美关系出现了怎样的突变?

(5)根据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国家关系变化的着力点是什么?

 

(1)史实: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崛起,为了改变现有的国际秩序,向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发出挑战,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2)德日: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走上法西斯道路);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3)格局:两极格局。 (4)由:合作共识到针锋相对。 (5)着力点:国家利益。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崛起,为了改变现有的国际秩序,向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发出挑战,最终导致一战爆发,“修昔底德陷阱”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得到印证。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29年到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国和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对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发起挑战。而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渡过了危机。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相对抗,形成了两极格局。 (4)分析材料四“中美元首会谈为双边未来做出顶层设计,两国签署创纪录的经贸合作大单,在地区和全球层面达成多项合作成果和共识。…2018年4月4日,短短一天,中美双方围绕贸易问题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可以看出,2017年到2018年中美两国关系变化是由合作共识到针锋相对。 (5)分析上述材料可知国家关系变化的着力点是国家关系变化的着力点是国家利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深刻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趣。……

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蒙,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材料二: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有所发展,但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奴的反抗斗争。这使得头号大地主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材料三:三年国内战争已结束,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1921年,俄共(布)十大决定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是恢复、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主要“新”在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

(1)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一中“日本新领导人”提出“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的主要背景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头号大地主”主张自上而下解放农奴的原因。

(3)材料一、二反映出俄国当时改革的首要目的与日本有何区别?

(4)根据材料三说明新经济政策“新”在哪?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查看答案

张明同学以“二战后非洲的独立与振兴”为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搜集的史实,他能选用的是(  )

①1952年,埃及人民在纳赛尔的领导下,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

②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③1990年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里完全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

④古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

 

查看答案

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柏林墙将柏林一分为二,阻断了东柏林和西伯林之间人员的自由来往。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公里,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这道柏林墙,见证了德国的分裂与统一,也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缩影。以下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

A. 德国的分裂是二战后冷战阴影下国际关系的具体表现

B. 柏林墙的拆除宣告冷战局面的结束

C. 美国发动朝鲜战争,是冷战的具体表现

D. 德国的分裂标志冷战的开始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普遍外债沉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面对这种困难局面,有的国家进行了改革但效果不佳,有的国家根本不想进行改革……于此同时,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材料主要论述了东欧剧变的(  )

A. 原因 B. 目的 C. 过程 D. 影响

 

查看答案

下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状况表,其中造成1913﹣1950年经济平均增长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代

1870﹣1913年

1913﹣1950年

1950﹣1970年

经济年均增长率

2.6%

1.9%

4.9%

 

 

A. 错失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

B. 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 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破坏作用膨胀

D. 美苏争霸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