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1949年9月21日,                会议上的讲话

(1)请将材料的空白处被充完整

(2)你怎样理解材料所述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含义

材料二、对内改革,是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行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对外开放,是为了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民族经济。

 

(3)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其目的是什么?

(4)为了实施对外开放,我国先后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1)毛泽东、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3)十一届三中全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我国先后建立起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开放了上海、天津、广州等一批沿海港口城市;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又作出了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的掌握情况。 (1)通过阅读材料提取出的信息是“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指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 (2)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的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国家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在政治上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目的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结合所学可知,我国于1980年,建立起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了上海、天津、广州等一批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88年,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1990年,又作出了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一是哪一国际组织的旗帜?其主要机构有哪些?其首要宗旨是什么?中国在此国际组织中影响力如何?

(2)图二是某国际组织的标志,英文是WorldTradeOrganization,缩写为WTO。该组织的名称是什么?美国推行“反对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违反了该组织什么原则?中国是何时加入该组织的?有何意义?

(3)上述两大国际组织的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在新旧制度转变的过程中,在暴力冲突与和平过渡之间,英国人选择了后者,而且取得了成功。”这里所说的“和平过渡”指的是

A. 议会斗争

B. 处死国王

C. 王朝复辟

D. 光荣政变

 

查看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纪元”指的是实现

①国家独立

②人民当家做主

③工业化

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表,这种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当时我国( )

 

A.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

 

查看答案

罗斯福逝世时,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社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念罗斯福总统之丧》中评价说,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动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人民生活。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 罗斯福新政使经济危机完全在美国消除

B.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C. 罗斯福新政改变了公众的生活状况,缓解了社会危机

D. 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框架内革除弊端的一次经济和社会变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