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河、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烂地,我们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河、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烂地,我们的祖先最先在长江、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

材料二:

材料三:“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汉书》

《宋书》描述东南朝时期: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消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

(1)黄河和长江流域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结合地图,指出最早栽培它们的原始人。

(2)材料二中的图片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它们出现的作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变化。这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黄河流域:粟;长江流域:水稻;粟:半坡人;水稻:河姆渡人。 (2)春秋时期;作用: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3)变化:江南地区经济由落后走向富庶;影响:为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4)优越的自然条件(或靠近大江大河),注重科技创新(或创新生产工具),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和长江流域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粟、水稻,最早栽培粟、水稻的分别是半坡人和河姆渡人。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图片所反映的现象分别是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据材料三“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变化是由落后走向富庶,为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或靠近大江大河),注重科技创新(或创新生产工具),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统一国家的建立 B.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民族关系的发展

 

查看答案

小青到某博物馆参观“甲骨文展(a区)”、“《伤寒杂病论》展”(b区)、“古代小篆书法展”(c区)和“顾恺之绘画展”(d区),如果小青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参观的话,那她应该按下面哪种顺序参观(  )

A. a、b、c、d B. a、c、b、d C. b、a、d、c D. c、d、a、b

 

查看答案

学者晁福林说,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把民族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下列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让鲜卑贵族改用汉姓;

②将都城迁往咸阳;

③鲜卑贵族必须说汉话;

④鼓励鲜卑人穿汉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查看答案

(题文)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 商鞅变法一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B. 汉武帝“罢黜百家”一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

D. 官渡之战一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查看答案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事包括(  )

①商汤灭夏

②齐桓公称霸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

④八王之乱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