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革命靠军阀的...

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周恩来在一次起义欢庆胜利时的讲话

(1)材料一的起义指什么事件?这次起义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2)材料一中的“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指的是什么事件?此事件中,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出师讨伐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1928年4月,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的队伍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车。

(3)材料二描述的场景发生于哪一根据地,

在这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出路”,这条“出路”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80多年前,有一群人为了生存和信念,被迫踏上艰险的万里征程,途中经历了千辛万苦。2006年,中央电视台、北京东方昆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制作了大型电视行动“我的长征”,另一群人沿着这条道路再次远征,他们同样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挑战。

(4)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挽救红军的转折性会议是什么?该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5)“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2)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5)长征精神:充满理想信念,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于战斗,顽强拼搏;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善于团结,顾全大局。(说明:只要答出与主题相关,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的内容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的起义指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发动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指的是北伐战争。此事件中,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出师讨伐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战场。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3)材料二描述的场景发生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这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出路”,这条“出路”指的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27年,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开始时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惨重。毛泽东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他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挽救红军的转折性会议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5)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征精神就是充满理想信念,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于战斗,顽强拼搏;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精神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结合图片回答问题。

(1)上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结合材料一展示的图片回答上海是在哪一次战争之后、签订的什么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

材料二 

(2)上海见证了中华民族由屈辱到反抗的历史进程,材料二图片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件大事?以此事件为开始的中国近代化探索具有怎样的特点?

材料三 

(3)图1和图2反映的分别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4)结合图1和图2所示的历史事件,两者有何关系?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A. 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B. 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 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 看《申报》、休闲时看电影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封建主义的阻碍;

②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

③民族工业总体来说比较落后;

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内陆地区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下列历史影片中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是(  )

A. 《大决战》    B. 《千里挺进大别山》

C. 《血战台儿庄》    D. 《长征》

 

查看答案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受阅部队与群众游行队伍从东交民巷旧使馆区穿过以宣誓主权,宣告旧时代的结束。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南京条约》、渡江战役

B. 《马关条约》、淮海战役

C. 《辛丑条约》、平津战役

D. 《辛丑条约》、辽沈战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