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

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下列史实不能验证这一结论的是

A. 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罗斯福推行“新政”

B. 面对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C. 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D. 面对幕府统治的危机,日本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罗斯福推行“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因此A能验证“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这一结论,故A不符合题意;面对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此B能验证“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这一结论,故B不符合题意;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世界和平受到威胁。故C不能验证“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这一结论,故C符合题意;面对幕府统治的危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D能验证“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这一结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代。1935年,科罗拉多河上高约223米的胡佛水坝宣告竣工。当时美国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 恢复银行信用

B. 加强政府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

C. 限制主要农产品的生产

D. 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

 

查看答案

1919年,战胜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安排战后和解,却留下了痛苦的遗产。“”是指

A. 《凡尔赛和约》

B. 《九国公约》

C. 《慕尼黑协定》

D. 《北大西洋公约》

 

查看答案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竞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材料中的“列宁的思路”是指( )

A. 建立苏维埃政权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实行农业集体化    D. 建立计划经济模式

 

查看答案

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来,它—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材料中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

A. 萨拉热窝事件爆发    B. 《凡尔赛和约》签订

C. 慕尼黑会议召开    D. 德军突袭波兰

 

查看答案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由以前的封建社会变成了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日本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A. 百日维新

B. 大化改新

C. 对外侵略扩张

D. 明治维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