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共领导开辟...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共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正确决策)

材料一:中国党史专家正确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它是1949年以后这个历史时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1)请从历史性决策的角度来阐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重要的转折点”。

(实践探索)

材料二:“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结构图

 

 

(2)请根据提示完成上面结构图中ABC处的内容:A是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        B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C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材料三:邓小平曾明确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我国最早“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的地区是哪里?这样做有何作用?

(理论引领)

材料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核心人物

理论名称

邓小平

D

江泽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

E

 

 

(4)D、E处的理论名称分别是什么?这些理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何作用?

(深化推进)

材料五: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5)结合以上探究,说说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增强企业活力;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经济特区(或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4)D:邓小平理论;E: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些理论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5)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等等。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战役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A依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依据所学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C依据所学可知,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我国最早“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的地区是经济特区;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经济特区的设立,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4)依据所学可知,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5)开放性题目,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是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在周恩来、陈云的主持下进行的,经过了多方面的反复论证。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立足于中国国情,充分结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也借鉴了苏联的经验。……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第一个五年计划立足于中国国情,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哪一部门?列举这一部门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建设成就两项。

材料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农业合作化已经健康地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实现,手工业合作化也已基本上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高涨。

——《新年的展望》(社论)(《人民日报》1957年1月1日)

(2)材料二中“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材料三:如图。

图A            图B                  图C

(3)图片A、B、C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4)我国当今的经济建设,应该从以上的历史事件中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至少写两点)

 

查看答案

1949年——1952年是新中国建立、巩固和重建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1)材料一中的图片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从此中国人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中国的民族自尊心和国际威信由于在朝鲜与世界上最大的强国打得相持不下而大为提高。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约300多亿千克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依据材料三说出,什么事件彻底摧毁了什么制度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4)材料二、材料三中的事件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号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没收政策。

改正:

(2)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改正:

(3)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是在大跃进时期。

改正:

(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区域化开辟了新途径。

改正: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写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名称。

(1)________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________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________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1)以大庆石油工人________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2)河南兰考县委书记________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3)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以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风格和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