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

材料一  法令规定,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农民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缴纳一定的赎金,可得到一块份地和宅院地。

——华东师大版《世界历史》

材料二  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1864年6月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学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两类。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材料三  维新伊始,先破陋习,特广求知识于世界,一时取西洋之长,虽奏耳目一新之效,其弊为轻仁义忠孝……此非我邦教学之本意也,是故自今而后,应专一阐明仁义忠孝,道德之学。

——《教育大旨》(日本文部省,1879年)

(1)根据材料一内容写出该历史事件的名称和性质,指出材料一中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条件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教育的背景,并概括教育改革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教育改革的背景特点。

(4)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

 

 

(1)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农民缴纳一定的赎金,可得到一块份地和宅院地。 (2)背景:1861年废除农奴制,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为培养相应人才。 内容:恢复大学自治;允许私人办学;改革教育内容。 (3)背景:明治维新,学习西方先进知识。 特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与培养忠孝思想相结合。 (4)认识:教育要与现实相结合;教育改革要与国情相结合;教育要培养实用人才。 【解析】 (1)由材料一“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和宅院地”可知,这反映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材料中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条件的内容是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2)依据材料二“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1864年6月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料学两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为培养相应人才,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教育改革。改革主要体现在恢复大学自治;允许私人办学;改革教育内容等方面。 (3)依据材料三“维新伊始,先破陋习,特广求知识于世界,一时取西洋之长,虽奏耳目一新之效,其弊为轻仁义忠孝……此非我邦教学之本意也。是故自今而后,应专一阐明仁义忠孝,道德之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教育改革的背景是明治维新,学习西方先进知识。其特点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与培养忠孝思想相结合。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教育要与现实相结合;教育改革要与国情相结合;教育要培养实用人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渎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这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年轻国家,这是从殖民地中诞生的国家,史册中记载着辉煌的反抗殖民统治的战争,也留下了印第安人的血泪与奴隶制度的罪恶,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发展的两个重要里程碑。

材料二:二战后,美国出于战略的需要,开始扶持日本,决定将其塑造为东北亚地区抵抗社会主义阵营的桥头堡。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1968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材料三:1987年,美国对日本输往美国的彩色电视机、小型计算机等电子产品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美国指控日本违背两国签署的协议,廉价倾销芯片,严重危害美国半导体工业的发展和竞争力,日本提出抗议并以美国反关税和贸易协定为由提出申诉。

(1)材料一中的“殖民地”原来属于哪个国家?“反抗殖民统治的战争”取得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分析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美日经济交往的特征是什么。

(4)美日经济关系的历程,对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料料一:14世纪,意大利一些城市出现了手工市场,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一般资产阶级文化的新潮流再意大利兴起……15世纪后半期扩大到欧洲其他国家。

——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

材料二: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大人物……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

材料三: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

——百度词条《伏尔泰》

材料四:《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战斗纲领,它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百度文库《共产党宣言》

(1)材料一中资产阶级文化新潮流运动被称为什么?依据材料一,指出该场文化新潮流的前提条件。

(2)恩格斯在材料二中称颂的大人物是谁?该人物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3)伏尔泰强调人生而平等。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哪些文献体现了这一政治主张?

(4)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什么?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是在哪场革命后建立的?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思想文化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查看答案

二战后,为遏制苏联,美国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为此美国在欧洲

A. 实施马歇尔计划

B. 推行杜鲁门主义

C.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推动世贸组织建立

 

查看答案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B. 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C.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D. 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结果却一成一败,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 经济实力的巨大差异

B. 经济和政治改革方式的差异

C. 改革指导思想上的巨大差异

D. 具体国情上的巨大差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