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洋务运动

提倡“自强”“求富”,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B

百日维新

宣传“变法图强”,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C

辛亥革命

践行“三民主义”,推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D

新文化运动

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 试题A项,洋务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故A项史论相符。B项,戊戌变法是在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开展的,它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试图通过政制变革实现国家的富强,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次变法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因此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故B项史论相符。C项,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但它并未推翻封建统治。故C项史论不相符。D项,辛亥革命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兴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启发了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并且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故D项史论相符。本题要求选择史论不相符的一项。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北伐战争

 

查看答案

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历时三年取得重大成果,确认在当年大东沟海战战场发现的沉船为清北洋水师致远舰,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以下考古发掘信息中,可作为判断该沉船就是当年“致远”舰的最直接证据是

A. 长60多米、宽9—10米的舰体残骸

B. 舰体上留有繁体“致远”字样的瓷器碎片

C. 舰体上的多处火烧及爆炸痕迹

D. 抛撒在舰体周边的钢板、木板、锅炉残片

 

查看答案

随着网络的逐步普及,我们可通过上网获得信息,传统的报刊被冷落,但千百年来,报刊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关于下图中报刊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

B. ②是1872年在上海创刊,刊载新闻、评论等

C. ③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狂人日记》在此刊物上发表

D. ④开始宣传“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

 

查看答案

“当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提倡分权与制衡)和卢梭(提出让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理想被军阀统治的现实撕成碎片后,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楔入到心理层面。”这句话揭示了(      )

A. 革命派主张“实业救国” B.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D. 国民革命运动具有群众基础

 

查看答案

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A. 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 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 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 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