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谈判代表在英国人起草的《南京条约》上签字画押,这标...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谈判代表在英国人起草的《南京条约》上签字画押,这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根本原因是( )

A. 协议关税使外国商品入侵

B. 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统一

C.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 中国社会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BD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类文明存在多元性、发展不平衡性的特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创造的文明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大河流域文明

材料二:

问题一:材料一中,图所示地图中字母A代表的文明古国在法律方面有何文明成就?图2所示帝国的疆域何时发展成这样?材料一中两个相关文明国家在采用的社会制度方面有何相同之处?材料二中图3所示事件对世界文明有何影响?

问题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图3、图4

材料四:图5

问题一:材料一所示地图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2019年是该历史事件发生多少周年?该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问题二:材料二中,方框A处,苏联当时实行的是什么政策?方框B处,当时苏联重点发展的是什么行业?

问题三:材料三中,图3中最下边的人是谁?此人在执政时确立了什么体制?图3所示会议还决定成立哪国际组织?图4所示战役有何标志性影响?

问题四: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四中图5反映了当时世界出于什么格局之下?该格局形成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的是什么事件?

问题五:回顾苏联的发展历程,你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建议?(从国内,国际两面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年)

1770

1800

1860

英国煤(万吨)

600

1200

1861

英国铁产量(万吨)

5

13

380

 

 

——依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

材料二: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在美国和德国尤为突出。……垄断组织还借助国家的力量,推行帝国主义政策,积极向外侵略扩张,剥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世界范围内造成“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局面。

——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摘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

材料四:在1945年,学校中的所有师生都死于核爆炸,只有一名学生幸免。这里曾经是一座繁忙的式城市,但轰炸过后,这里被夷为平地,到处都是一片焦黑,只剩下残垣断壁和几株枯萎的树木。长崎是下一个目标在对这里进行攻击之前,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曾说过:“那些可怜的小人物,那些可怜的小人物啊。”

——改——编自《BBC世界史》

问题一:材料一表格反映的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该历史事件最早在英国发生,政治方面的原因是什么?材料反映了该历史事件带来的哪一影响?

问题二:材料二所述变化是在哪一事件发生后开始出现的?结合所学知识,“积极向外侵略扩张”的德国主要与哪一国产生了矛盾并最终导致了哪一战争的爆发?

问题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是什么?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到什么时代?除了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以外,第三次科技革命还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什么变化?

问题四:材料四中的“这里”是哪一城市?该城市在哪一历史事件中遇到如此遭遇?

问题五:综上所述,你如何看待科技的发展?(请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

 

 

查看答案

中国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时,应该

①顺应潮流发展

②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

③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

④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其中有力量成为“极”的国家(集团)有

①美国

②日本

③欧盟

④中国

⑤俄罗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