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陈独秀针对中国外交完全失败说:“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陈独秀针对中国外交完全失败说:“这个分脏会议与世界永久和平,人类真正幸福,隔将不止十万八千里,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

材料二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三次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材料三  五四运动的发起者和学生运动的主力军,就是北京大学。这所创建于戊戌维新之际的高等学府,到“五四”发生时已有21年的历史了。在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在民族启蒙与觉醒的一缕晨光中,新文化运动作为五四运动的思想先导,在北京大学孕育发展起来。北京大学教育改革带来的学术自由、思想独立、追求真理的新风尚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培育了肥沃的土壤。五四精神也从此融入北京大学的文化之中,成为这所百年学府催发新生的力量源泉。

(1)材料一的“分赃会议”指什么?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补课”与“起点”。

(3)根据材料三回答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的关系。

(4)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请你为传承“五四精神”建言献策。

 

 

(1)巴黎和会。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补课”: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这是辛亥革命没有的姿态;“起点”: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这标志着新民主主运动的开始。 (3)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发起者和学生运动的主力军;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提供思想基础:五四精神成为北京大学的文化内涵之一。 (4)“五四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我们可以在学校开展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系列讲座,以五四运动中的杰出人物为典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解析】 (1)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可知,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遭到拒绝,列强还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激愤,由此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故这次会议是巴黎和会,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 根据材料二“20世纪的中国有三次历史巨变: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五四运动处于前两次巨变之间,它是第一次巨变的补课 ,又是第二次巨变的起点······”及所学知识可知,对“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巨变的补课 ,又是第二次巨变的起点”的正确理解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清朝皇室继续保留,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改变。而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拒绝对德“和约”上签字。因此,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第一次巨变的补课”;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发起,以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因此,“五四运动又是第二次巨变的起点”。 (3) 根据材料三中“五四运动的发起者和学生运动的主力军,就是北京大学”,故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发起者和学生运动的主力军。“新文化运动作为五四运动的思想先导,” “北京大学教育改革带来的学术自由、思想独立、追求真理的新风尚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培育了肥沃的土壤”,因此,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而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提供思想基础。“五四精神也从此融入北京大学的文化之中,成为这所百年学府催发新生的力量源泉”,因此,五四精神就成为北京大学的文化内涵。 (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当代青年学生应该这样弘扬五四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勤奋学习,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甘于奉献,重点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观察下列文化遗产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1)上面四幅图片哪些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史料”?除了阅读史籍和欣赏图片,我们还有哪些掌握了解历史的有效途径。

(2)图一和图三所代表的古代文明有哪些相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如何对待世界的不同文明。

 

 

查看答案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4次缔约方大会于2018年12月2日-15日在波兰卡托维兹举行。此外,比尔·盖茨也曾公开表示:“到本世纪末,贫穷国家的数百万人将因气候变化而死亡。”这说明了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生态环境变化。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

①土地荒漠化

②人口爆炸

③难民增多

④臭氧层破坏

⑤水资源短缺

A. ①②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

这是战时的一场高峰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苏、美、英三国首脑按照力量对比、国家强弱,在战争中的贡献大小以及利益“平衡”原则,对大国关系做出了调整。下列各项与此会议相关的是

A. 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处置战败的德国

B. 决定三国一致对德宣战

C. 会议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

D. 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查看答案

某历史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使用了以下历史图片,据此判断,该小组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的内容不包括

 

A. 亚非拉国家新发展

B.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C. 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D. 亚非拉的奋起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查看答案

十月革命后,西方各国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敌视和封锁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约50%卖给了苏联。1929-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这种转变说明

A. 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

B. 美英两国企图将危机转嫁苏联

C. 经济大危机相对弱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

D. 美英两国与苏联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