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947年……突破黄河天险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惊呼:“这简直是惊人的事件...

“1947年……突破黄河天险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惊呼:“这简直是惊人的事件,不亚于当年法国马奇诺防线被攻破!”周恩来对此事件的评价:“我们已经越过蒋介石的铁丝网,打进他的内壕了。”该事件有何意义

A. 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的大反攻

B. 是敌后战场的第一次大捷

C. 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突破黄河天险后”,是指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C符合题意。抗日战争的大反攻、敌后战场的大捷都是在1931年——1945年间,和1947不符合,故AB不符合题意。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是指解放战争时的三大战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毛泽东认为:”脑袋长在自己肩上,文章要靠自己作,苏联红军的经验要学习,但这种学习不是盲目的,要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符合这一认识的实践活动是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黄埔军校的创办

C. 南昌起义的发动

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A. 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 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人人心

C. 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D. 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查看答案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 民主与科学

B. 民主与共和

C. 托古改制

D. 变法图强

 

查看答案

“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属于甲午战后群体意义的觉醒”有

①地主阶级以“自强”为旗号,开展洋务运动

②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商业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挽救民族危亡

④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辱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北京条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