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承载和记录了许多历史信息。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郑州...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承载和记录了许多历史信息。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郑州被称为“二七”名城,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称号的来历。

(2)八路军的前身是什么军队?导致这一军队名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淮海战役的胜利有什么意义?

(4)上述历史遗迹反映了不同的斗争。从斗争的对象来看,找出两个属于一类的(写出图片字母代号即可),上述历史遗迹共同体现了什么主题?

 

 

(1)1927年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北洋军阀在郑州制造“二七惨案”。(或1927年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以郑州为中心。) (2)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推动国共合作。 (3)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4)B和C中国共产党在河南领导的革命斗争。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1927年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北洋军阀在郑州制造“二七惨案”。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八路军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推动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3)依据所学可知,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4)依据材料信息可知,B项河南洛阳王山寨抗日遗址和C项河南巩义的抗日遗址都属于中国共产党在河南领导的革命斗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二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病起书怀》

材料三  特洛伊人正在集会,在普里阿摩斯的门前,汇聚在一个地方,年轻的和上了年纪的男子。腿脚飞快的伊墨丝说道:“老人家,你总爱没完没了地唠叨,就像在从前和平时期那样知道,我们正进行着杳无终期的战斗。我经常出入人们拼斗的战场,却从未见过如此庞大的军伍,人海般的阵容,就像成堆的树叶或滩沿上的沙子,他们正越过平原,将在我们的城下战斗。”

——《荷马史诗》选段

材料四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莱蒙托夫《祖国》选段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三,从诗歌内容上看有什么共同点?

(2)材料二和材料四共同体现了什么精神?

(3)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外诗歌的什么不同?

(4)综合上述探究,请你总结中外优秀诗歌的共同作用。

 

 

查看答案

华为集团创办至今,创造的国内外专利数以万计,已成为全球通讯设备的第一供应商。华为形成了全球的多个运营中心和资源中心,包括匈牙利欧洲物流中心(辐射欧洲、中亚、中东、非洲)巴西制造基地、波兰网络运营中心等,提高全球交付和服务水平。2019年2月华为公司展示了其最新的折叠屏手机MateX后,苹果联合创始人斯蒂夫表示,苹果公司对于折叠这方面的技术已经落后。上述材料不能说明

A. 科技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B. 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

C.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 老牌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逐渐落伍

 

查看答案

20世纪30~90年代,英国的对苏政策经历三个步骤:纵德攻苏,援苏抗德,反苏冷战。这最能说明

A. 英国政策演变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实力的变化

B. 英国和苏联矛盾由来已久

C. 国家制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D.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不可能合作

 

查看答案

1921年和1942年在华盛顿召开了两次国际会议。第一次华盛顿会议,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第二次华盛顿会议,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在宣言上签字。对这段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都是为了处理战后问题

B. 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C. 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D.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联合作战的需要

 

查看答案

“光荣孤立”政策是19世纪后半期英国的外交政策,即英国不参加任何长期固定的同盟或集团,以维持欧洲大陆列强相互牵制的均势而利于英国的发展并控制欧洲。后来英国被迫放弃长期奉行的“光荣孤立”政策,先后同法国、俄国签订同盟协定,其直接原因是

A. 德国的步步紧逼

B. 法国、俄国的拉拢

C.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D. 美国实力的不断增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